一向被認為是婆婆媽媽“小事”的家庭服務業,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已成為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行業之一。然而,從我省各地目前從事家庭服務業的企業現狀看,大多還停留在較原始的“小不點兒”狀態,很難為人們提供方便、滿意的服務。同時,大多數人認為,這種“小不點兒”式的企業很難支撐起日益龐大的市場需求。
朝陽產業,“短命”企業
今年8月,大學畢業生小嚴在省會開辦的保潔公司經營不足5個月就關張了。他告訴記者,從事保潔的人員流動性太大,常常是活多時找不到人,活少時養不住人,公司利潤很低,有時運轉都困難。公司雖然關張了,但并沒有注銷,他說年底市場好的話,有可能還會拉幾個人接著干。
“目前我省的家庭服務業大多還局限在保潔、搬家、保姆等服務項目,過去由于國家和省里對這一行業的扶持政策較少,加之這一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公益性微利行業,因此始終發展不快,甚至一些企業處于經常性‘開關’狀態,生命周期短,很難做大、做強。”說起我省家庭服務業的現狀,省商務廳商貿服務管理處副處長劉冬青用“小”、“散”、“弱”、“亂”來形容。
家庭服務業既是傳統行業也是朝陽產業,大致有20多個門類、200多種服務項目,涉及家務勞動、家庭護理、維修服務、物業管理、社區導購等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務院近日明確,在今后一個階段重點發展其中的家政服務、社區服務、養老服務、病患陪護以及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種類。
記者在石家莊市工商局企業注冊分局了解到,截至10月底,全市注冊登記有家政服務項目的公司、企業和個體戶1034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只是個動態統計,因為家政服務業是不穩定的,經常會有登記和注銷的。有業內人士保守估算,目前全省從事家政服務的公司和個體戶大概在五六千家,從業人員40多萬人。
記者在省會調查中發現,由于進入門檻較低,一些從事家政服務業的公司或個體戶根本不去登記注冊,在許多街道、社區都可以看到一間房、一張桌、一部電話的家政中介或家政公司,這些公司往往是干得好就干,干不好就關。
據省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統計的資料顯示,近年來,家政服務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導致消費者投訴一直呈上升趨勢。其主要問題:一是部分無資質的家政公司服務不正規、服務不到位,以劣質服務、低價競爭擠占市場,給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二是家政服務人員缺乏專業培訓,服務質量難以保證;三是多數家政公司沒有規范的家政用工合同,服務出現問題后責任難以認定;四是家政服務市場管理混亂,一些家政服務人員屬“游擊”作業,出現問題后常常一走了之。
脆弱的家政服務業在艱難中前行
對目前家庭服務業現狀不滿的不僅僅是消費者,經營者、從業者也是一肚子的苦水。“家政服務收費高沒人用,收費低沒人干,而從事家政服務的人員流動性又太大,很少有人把當保姆、做陪護當職業的,從事家政服務的大概只有20%左右的人能在一個公司連續干一年以上。一般家政公司規模都比較小,既養不住人也養不起人,很少有和服務人員簽訂勞動合同的。”省會一家政公司負責人說。
據了解,省會有些大點的家政公司為了留住人嘗試著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但服務人員寧愿讓公司把交的保險變成增加的工資,也不愿簽訂合同。
針對家政服務人員素質不高、職業能力低下的現實,省商務、財政、工會等部門從去年起就組織開展了全省“家政服務工程”,依托符合條件的工會培訓機構、大型家政服務企業,按照國家《家政服務員培訓大綱》要求,計劃在全省范圍內扶持培訓1萬名左右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及農民工,培訓經費由財政全額補貼。同時,計劃在2到3年內,全省將逐步培育形成家政服務培訓機制和家政服務網絡體系。
承擔著政府免費培訓計劃的石家莊市科苑職業中專學校校長劉士學告訴記者,從事家政服務的人員有7成多來自農村,其中大多數在30至50歲,現在即使是免費培訓也越來越不好招人,有時他們不得不到農村花錢請村里定時廣播招人通知。“社會對家政服務業普遍存在偏見,大多數人不愿意從事家政服務工作,特別是年輕人寧愿去企業、商場掙800元,也不愿干家政掙1200元。”
調查中記者感覺到,目前無論是消費者、經營企業,還是從業人員,三方狀態都很尷尬。消費者得不到需要的服務,經營者抵御風險能力差,從業者工作辛苦沒保障,脆弱的家政服務業正在這種局面下艱難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