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做“孩奴”全看你自己
原帖
樓主:yonggans
熱詞:80后與“孩奴”
近日,許多80后的人聲稱不敢要孩子了,因為他們懼怕自己淪為“孩奴”一族。本人屬于70年代,在我看來,那些擔心完全是多余的,成為“孩奴”的80后們缺乏合理的育兒觀念,純粹是作繭自縛。
我有兩個兒子,去普通的保健院生下來的,母乳喂養,不夠時以12元一包的奶粉作補充,上的是普通的幼兒園,業余時間也從沒上過什么補習班、特長課,每天寫完作業就隨他們玩兒,照樣健康活潑,聰明好學。
而80后的“孩奴”們呢?他們對孩子寄予了不切實際的希望,因此迷失了自我,一生都想要為孩子打拼,失去了自我價值,為了孩子爆發出自身不能承受的消費熱情!
殊不知這世上畢竟還是平平常常的人占大多數,為了虛妄飄渺的目標而成為孩子的奴隸,值不值?你不怕給社會培養出一個只知坐享其成,不知奮發進取的“月光啃老族”?
跟帖
網友“夜風TITA”:“孩奴”太不值得,自己受累不說,對孩子也會造成太多壓力,讓孩子也受累。
網友“靜水流深”: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蟲子被鳥吃。如果你的孩子是鳥兒,那就早起,如果是蟲子,還是晚起為好。
網友“圣誕鈴鐺”:不是80后愿意當孩奴,是現實讓人不得不當,除非不生孩子。把一個孩子生出到養大,不付出你能指望他健康成長?
追蹤
房子,車子,孩子,被不少人合稱為壓在80后頭上的三座大山。也由此,除了房奴、車奴之外,“孩奴”也成了80后之間的流行語。一些80后小夫妻甚至因此揚言不敢生孩子。
對此,70后網友“yonggans”昨天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所謂“孩奴”是80后父母作繭自縛,育兒觀念出了差錯,對孩子寄予了不切實際的希望,累了自己,也累孩子。
這一說法獲得了很多網友的支持,但也引來不少80后網友的反彈。網友“圣誕鈴鐺”說:“不是80后想要做‘孩奴’,實在是迫不得已,物價那么高,競爭這么激烈,養一個孩子,一個月正常花費就讓80后不得不成為孩奴了。”
“只要有家長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孩子,就一定有家長不甘落后,花很多錢也是難免的。”網友“冰雨”則認為,只要經濟仍能承受,做父母的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把孩子培養好。她的孩子在上小學,同時在學計算機和拉丁舞,一年下來七七八八的費用加起來要幾萬元。“這些項目在各種重要考試中可以加分,關系到孩子一生。為了孩子,多花一點也值得。”
不過,也有80后網友認為,花多少錢,培養什么,應該由孩子自身的素質來決定,不能因為自己的意愿而強迫孩子,那樣就走上了以前的老路。
網友“靜心養魚”舉例說,自己的侄女已經上中學了,哥哥為了讓她上重點,花大價錢培養孩子學琴棋書畫和外語,課余還請了家教,不僅把自己折騰得身心疲憊,侄女還一個勁地抱怨,對學習失去了積極性。“花錢費力,還不討好,80后網友也應該借鑒一下。”
“如果孩子對一件事情有天賦,花錢培養是應該的;如果連孩子自己都不感興趣,我認為還是不要做無用功。”網友“晴天白日”建議80后父母們認真反思一下,從孩子角度考慮一下合適的教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