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韓國前總統盧武鉉下葬的這一天,權良淑女士在自己網站上刊登了一篇題為《寫給丈夫的信》的文章。
此外,韓國媒體28日刊登了盧武鉉的未公開照片集,記錄了盧武鉉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權良淑鼓勁信如今成悼念詞
“老公啊,你很疲憊吧”
據韓國媒體報道,權良淑在網站上公布的這封信寫于2002年總統大選舉行1個月,權良淑在信中為當時身心疲憊的丈夫加油鼓勁。但是現在,在盧武鉉前總統去世之后,這封信成為了一篇妻子悼念丈夫的“亡夫詞”。
“老公啊,你很疲憊吧?我一直以為你很堅強……
但是現在你的眼眶里滿是淚水。我在你身邊的那些日子里,你曾說過所謂的政治,終的意義是熱愛國民并且帶給他們希望。我再次意識到了即使很疲憊,你也一定要選擇走上從政這條道路。”
同時,權良淑還深情地回憶起盧武鉉,她在信中繼續寫到:“你曾經說過,如果當選總統需要拋棄妻子的話,那么寧可不要當總統。雖然你看起來有點執拗,但是面對你內心深沉的愛意。我雖然什么都沒有說,但是已經感動得熱淚盈眶。”
和丈夫一起割雙眼皮
權良淑,是盧武鉉的同鄉,和盧武鉉一樣,她曾經只是一個貧民,并沒有什么顯赫的背景。盧武鉉曾在自傳中說,當初追求她,是因為,她是全村驕傲的姑娘。自己則要向鄉親們證明自己。丈夫從政這些年來,權良淑極少拋頭露面。但在丈夫需要支持的事情上,卻從不畏縮。她可以和丈夫一起跨過“三八線”,向朝鮮展現友好。也可以為了鼓勵丈夫,陪盧武鉉一起去做割雙眼皮的整容手術。
盧武鉉在自傳中半開玩笑地說:她就像高中時我害怕的班主任。但也不得不承認,正是妻子的努力,讓自己不用操心家庭,而專注于事業,終當上了總統。
據悉,在丈夫去世后,權良淑會一直居住在丈夫盧武鉉的故鄉峰下村,如同其在7年前下定的決心那樣。
小孫女對遺像做出“V”形手勢
據韓國媒體報道,當地時間29日凌晨舉行的盧武鉉出殯儀式上,盧武鉉遺屬和前來吊唁的客人都幾乎哭成淚人。
但盧武鉉的孫女盧緒恩(音)似乎并不知道爺爺去世。在行跪拜禮時,天真的小緒恩向遺像做出“V”形手勢,一副不諳世事的模樣,使得旁邊人更是悲痛萬分。
盧緒恩于2004年1月14日出生。不久前,盧武鉉卸任后騎車載著她游玩,在村里超市買冰淇淋的視頻畫面被公之于眾,盧緒恩也因此成為了大家關注的對象。
在前一天剛剛公布的盧武鉉生前照中,還有一張盧武鉉抱著剛出生的小緒恩的照片,當時盧武鉉顯得非常滿足。
盧武鉉21年老司機駕駛靈車
據報道,在5月29日的國民葬中,為盧武鉉駕駛靈車的司機是已為盧武鉉握了21年方向盤的崔英(音)。
崔英開始為盧武鉉開車是在1988年。當時盧武鉉在韓國第13屆國會議員選舉中首次當選議員,正式踏入政壇。從那時起崔英幾乎已成了盧武鉉的“雙腳”。
2003年盧武鉉就任總統時,崔英也享受了進入青瓦臺的榮譽。盧武鉉卸任后,崔英也帶著全家來到峰下村,繼續為盧武鉉開車。因此,他獲得了“盧的司機”的外號。
來到峰下村后,崔英不僅為盧武鉉開車,還在盧武鉉的宅邸中幫助干些雜活。
“前總統的后一程也應該由我相伴,”崔英說。
葬禮數字
在盧武鉉家鄉慶尚南道金海市峰下村,國民葬期間從各地前來悼念的人絡繹不絕,截至28日,悼念人數已超過100萬。盡管28日白天高氣溫達31攝氏度,但排隊等待憑吊的人群一直沒有減少。
葬儀委員會和當地一些組織為悼念者提供食品和水。《朝鮮日報》報道,每天僅米飯就需要125袋80公斤裝大米,泡菜需要150多公斤,用于牛肉湯飯的牛肉超過800公斤,每天還供應大約400個西瓜。
附近村莊的婦女委員會成員和義勇消防隊隊員從24日起每天準備大約10萬份飯。村里每晚10時后向悼念者提供面包、牛奶和碗面。
金海市政府每天提供10萬瓶250毫升裝礦泉水。葬儀委員會和金海市政府將在國民葬29日結束后分擔所有費用。
韓國政府在全國設立大約140個悼念地點。首爾、釜山等地悼念熱潮高漲。包括遺屬在內,盧武鉉葬儀委員會總人數達1383人,創韓國歷史之。
盧武鉉晚年三樂:香煙、書籍和寫文章
“雖然他的健康狀況要求他徹底戒煙,但從去年底出現的情況使得前總統不可能放下煙來。也許煙、書和文章一起成為了支撐前總統的后三樂……在連讀書、寫文章都變得困難的情況下,煙不就是前總統能夠依靠的,同時也很脆弱的支柱嗎……但是煙終也無法平撫那份煎熬。”
據韓國媒體29日報道,在韓國前總統盧武鉉去世前的一段時間,前青瓦臺發言人尹太瀛曾逗留在峰下村,幫其進行研究和執筆工作。在盧武鉉告別儀式的前一天,即5月28日,了解盧武鉉心情的前發言人尹太瀛將寫有關于盧武鉉在后一段日子里的記憶的文章傳到了盧武鉉的網站“人生活的世界”上。
尹太瀛寫到:“前總統為了贏得和時間的賽跑,將精力都集中在了思考‘進步主義研究’等問題上”,并描述了盧武鉉卸任后的日常生活。接著他寫到:“在那段難熬的時間里,書房里,前總統的座位前總是擺著一堆書。前總統在不停地查找書和資料。讀完一本書后,便在里面再找第二本。”
文章還引用了盧武鉉愛讀的一些書。“前總統會向來拜訪他的人強烈推薦他讀過的書中認為有意義的(內容),還經常買數十本書分給眾人。像前年保羅·克魯格曼的《談未來》、近解說歐洲社會保障體系的《歐洲夢》,前總統認為這些書是好的書,大加稱贊,并說也非常想寫出這樣一本書,叫《韓國版歐洲夢》。”
尹太瀛還寫到,4月初,對樸淵次事件的調查轉向峰下村時,盧武鉉說:“如果我既不寫文章也不想點辦法,連你們也無事可做了,晚年會多寂寞啊?這些都是為了活下去的掙扎。如果這些文章不能成功,也只能和你們了斷這份緣分了。如果不出這個事,有誰會來找我呢”。
他還描述了沉郁的家中氣氛。尹太瀛回憶道:“4月中旬,官邸失去了生氣,偶爾還會被寂寞感包圍。前總統特有的幽默已經消失很久了,現在連釜山方言的語調都沒了。前總統深沉的、淡淡的語調靜靜地落在書房的地板上。”
此外,盧武鉉的個人網站“人生活的世界”28日上傳了一批盧武鉉生前從未被公開的照片。一張張溫馨、暖人的照片,點滴反映出盧武鉉退休后閑暇、幸福的鄉村生活。
評 論
盧武鉉
“蓋棺而未論定”
5月29日,自殺身亡的韓國前總統盧武鉉遺體告別儀式隆重舉行,包括總統李明博在內的諸多韓國政要,以及兩萬多韓國各界民眾到場,為這位以反貪始、以被控貪腐終的“草根總統”送行。
李明博、金大中、金泳三,韓國所有可以出席儀式的現總統、前總統全都躬臨儀式,三位總統甚至為誰來致悼詞爭論不休,終只能誰也不致悼詞,這也讓以典型韓國傳統禮儀舉辦的“國民葬”顯得有所遺憾——盧武鉉“蓋棺而未論定”,其泉下有知,不知當作何感想?
任上的李明博也好,卸任的“二金”也罷,顯然都面臨這種說不合適、不說也不合適的尷尬。對于李明博而言,倘對盧武鉉過于褒揚,無疑等于對此前由自己主導的、針對盧的調查變相否定,成了自我拆臺;倘堅持以往的立場,非但不符合“死者為大”的東方傳統,也極可能在這一特殊時機、特殊場合,激化“精英階層”與草根階層剛因盧武鉉之死而驟然凸顯的矛盾。對于二位前總統而言,既不能否定反貪(二位的子女都有“案底”),也不能否定平民政治,可謂左右為難,“悶聲大發財”也許是好的選擇。
對于素有街頭政治傳統的韓國而言,任何一次類似的場合,都幾乎必然演變成各派別顯示力量、發出聲音的戰場,從峰下村到首爾,走上街頭憑吊的民眾據說超過2萬,而政府派出維持秩序的警力也達2萬以上,朝和野,“貴族”和平民,精英和草根,執政黨和反對黨,彼此間的對立情緒便如遺體告別現場、韓國國立合唱團演唱的《常青樹》每一句歌詞般清晰、明白。
然而對立情緒雖清晰、明白,各方的訴求卻顯得吞吞吐吐、語焉不詳。是啊,究竟該喊出怎樣的訴求呢?反貪腐或者反迫害?反裙帶關系或者反行政專制?所有這些口號都那么理直氣壯,一呼百諾,甚至三位總統、前總統也絕不會有異議,然而也正因如此才棘手——這樣的訴求,所針對的可以是李明博、金大中、金泳三,甚至盧武鉉本人。
當人們告別盧武鉉的時候,卻突然發現終點又回到起點:盧武鉉是因反特權、反裙帶、反貪腐而上臺,又是因特權、裙帶和貪腐的嫌疑而飲恨自盡;推而廣之,韓國幾乎每一任總統都是打著反特權、反裙帶、反貪腐的大旗,將前任的政治遺產連同其本人加以清除、清算,而后再被繼任者打著同樣的大旗照葫蘆畫瓢。盧武鉉正是看透卻參不透這一怪圈,才選擇了毅然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對于李明博總統及其反對派而言,不管看透與否,也只能身不由己地順著這一怪圈,無可奈何地走下去。
連日來,朝鮮半島風云突變,被盧武鉉事件弄得焦頭爛額的李明博總統內外交困,但只要韓國政壇和社會這種導致盧武鉉悲劇的階層對立格局依舊,只要貪腐和裙帶風仍找不到既有力度、又不至招惹政治迫害是非的懲治方法,只要這種“后人清算前人”的獨特政治風氣仍無法從制度上尋到一勞永逸的方案,類似的政治悲劇,恐怕還將周而復始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