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對就業工作的影響,全面了解春節后城鎮就業失業情況和返鄉農民工就業情況,促進積極就業政策的落實,以便采取針對性措施,全方位促進就業,河北省政府于2月4日召開了全省就業再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后,原河北省勞動保障廳迅速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為期3周的 “下基層、摸實情、辦實事、促就業”調研活動。省、市、縣3級勞動保障部門組織了7100余名工作人員,從基層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抽調了13000余人,從其他部門和鄉鎮、村組抽調了76000余人,近10萬人直接參與調研活動。
為確保調研活動取得實效,真實掌握城鄉就業失業和企業崗位需求情況,原河北省勞動保障廳對活動內容、方法、步驟作了精心謀劃和周密部署。針對不同調查對象,該廳設計了3個調查卡和3張統計表,開發了相應統計匯總軟件。調研活動采取進企業、進社區、進村組、進家庭的方式,城鎮調查做到了逐人逐企、一人一卡,對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建檔立冊;農村調查做到了一村一冊,重點鄉鎮和村組進行逐人逐戶調查。全省共發放《城鎮失業人員調查卡》211萬余張、 《農村勞動力資源情況調查卡》1200余萬張、《崗位需求調查表》28萬張;共調查城鎮失業人員近5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5萬余人、“4050”人員約13萬人、長期失業者約27萬人。調查顯示,全省共有農村勞動年齡內人口約2800萬人,其中鄉鎮以內就地轉移就業人口578.5萬人,跨鄉鎮就業人口超過630萬人,受金融危機影響返鄉后沒有就業的農民工有30.1萬人。共走訪調查各類企業5萬余家,收集空崗信息約28萬條。
在此基礎上,河北勞動保障部門把調研活動與 “辦實事、送崗位”相結合,各設區市建立和完善了企業崗位變化監控臺賬,在規模以上企業設立了聯絡員,了解企業用工需求,積極為企業落實減輕負擔、穩定崗位的優惠政策。各級勞動保障部門采取多種形式,收集了一大批適合農村勞動者的崗位信息,把崗位信息送到農民家門口,送到農民手中,將溫暖送到農民工心中,既緩解了城市就業壓力,又實現了農民工有序就近就地就業。石家莊、邯鄲、衡水等市充分利用市、縣、鄉鎮 (街道)、社區4級服務機構,及時匯總用工需求和求職意向,開通勞動力供需“直通車”,確保培訓與就業有效結合。滄州市舉辦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大型洽談會,設立了招聘區、創業區、技能培訓區和咨詢服務區,共有170余家企業參加,提供崗位信息4000余條,6000余人進場求職,現場發布創業培訓項目信息123條,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8萬元。承德市開辟了小額貸款發放、稅費減免等方面的“綠色通道”,大力發展食用菌、畜牧養殖等特色農業,加強農產品加工、地方特色產業等相關技能培訓,幫助4萬余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2月份,河北共發放春風卡等宣傳資料105萬份,組織招聘會470余場,為近35萬名農村勞動者提供免費職業介紹, “送崗下鄉”活動提供近30萬條崗位信息,幫助近15萬名農村勞動者實現就業。
活動期間,原河北省勞動保障廳還抽調了40多名處級干部,組成9個工作組,由廳領導帶隊,分赴各地督導檢查,深入企業、社區、招聘現場,深入家庭,將崗位信息送到就業困難人員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