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部署要求和我市“鳳凰英才”計劃,大力推動技能強市,為唐山奮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朝著“三個努力建成”“兩個率先”目標加速前進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方案
目標任務
2019年至2021年,全市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 10.5萬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訓3.5萬人次以上(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2270人以上)。到2021年底全市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
實現路徑
01突出重點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
1.針對企業職工開展技能提升和轉崗培訓。
圍繞加快建設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轉型升級及高質量發展技能人才需求和行業企業技術發展趨勢、科技創新需要,指導企業制定職工培訓計劃,采取崗前培訓、學徒培訓、在崗培訓、脫產培訓、業務研修、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能競賽等方式,大幅提升職工技能水平。
鼓勵企業組織高技能人才和產業緊缺人才境外培訓。
組織開展化工、礦山、金屬冶煉等高危行業企業從業人員和各類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能崗前培訓,嚴格執行培訓合格后上崗制度。
圍繞推進京津冀協調發展,深化產教融合、為我市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
2.針對就業重點群體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和創業培訓。面向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以下簡稱“兩后生”)等青年、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含殘疾人),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行動。創建一批家政服務人員培訓基地,把靈活就業家政服務人員納入培訓補貼范圍。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探索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加快培育專業農技推廣隊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加強中小微企業孵化和創業團隊培育。
3.針對貧困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子女開展技能培訓。
針對有就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采取“崗位+技能+貧困勞動力”模式,大規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
加強技工院校技能扶貧招生政策宣傳和落實,使每個有就讀技工院校意愿的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都能升入技工院校。
02調動培訓主體積極性,擴大培訓供給能力
1.發揮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主體作用。鼓勵企業建設培訓機構、技工院校、企業大學,開展職業訓練院試點工作。支持各類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或者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鼓勵企業與職業(技工)院校共建實訓中心、教學工廠等。鼓勵企業與各級地方工會組織合作,利用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場所設施,開展訂單式、定向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支持企業設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支持高危企業集中的地區建設安全生產和技能實訓基地。發揮行業、龍頭企業作用,引導幫助中小微企業開展職工培訓。加強唐山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運營管理,密切與地方和各類企業合作。
2.發揮職業院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基礎作用。堅持“管好兩端、規范中間、書證融通、辦學多元”原則,以標準化建設引領職業(技工)教育改革發展。在職業(技工)院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允許職業(技工)院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學校培訓工作量按30%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訓工作量,在內部分配時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一線教師傾斜。支持在唐職業(技工)院校對接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創辦一批具有鮮明“4+5+4”現代產業體系背景和特色優勢的應用型學科專業群。圍繞現代農業、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我市發展的重點領域,推進職業(技工)院校集團化辦學。支持職業(技工)院校與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學校、企業、行業組織開展交流與合作。
3.發揮社會力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重要作用。鼓勵支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行業人才需求發布、就業狀況分析、培訓指導等工作。政府補貼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全部向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放,擇優確定定點機構。民辦職業培訓和評價機構在政府購買服務、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與公辦同類機構享受同等待遇。
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培訓資源,通過政府購買培訓項目方式,提供相應的扶持。
03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發揮政府資金引導激勵作用
1.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在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就業地參加培訓后取得相應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等)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原則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3次,但同一職業同一等級不可重復享受。縣級以上政府可對有關部門各類培訓資金和項目進行整合,解決資金渠道和使用管理分散問題。對企業開展培訓或者培訓機構開展項目制培訓的,可先行撥付不超過60%的培訓補貼資金。
2.加大資金支持和籌集整合力度。將一定比例的就業補助資金、地方人才經費、行業產業發展經費中用于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以及從失業保險金滾存結余提取的資金,統籌用于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用于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在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中單獨建立“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用于職工等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實行分賬核算、?顚S。具體籌資辦法由市財政局、人社局另行制定。企業要按有關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其中60%以上用于一線職工培訓,可用于企業“師帶徒”津貼補助。落實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提高至工資薪金總額8%的稅收政策。
3.加強職業培訓資金監管。
建立完善補貼資金發放臺賬,把好資金使用各環節,各地要定期向社會公開工作任務和各項補貼資金使用情況,加強監督檢查和專項審計工作,保障資金規范安全和使用效益。
做好基礎管理工作,推動信息共享,有效甄別享受補貼政策人員和單位的真實性。
對以虛假培訓等套取、騙取資金的依法依紀嚴懲,對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問題要區別不同情況對待,保護工作落實層面人員干事擔當的積極性。
支持政策
01支持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1.支持企業設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企業可通過職工教育經費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政府按規定給予資金補助。
2.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院校的,根據畢業生穩定就業1年以上人數,給予院校每人5000元補貼。
3.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職工參加崗前培訓(含特種作業人員安全作業培訓)給予最高不超過50%的職業培訓補貼。
02支持企業職工提升職業技能
4.職工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給予企業每人每年中級工不低于4000元、高級工不低于6000元的職業培訓補貼,由企業自主用于學徒培訓工作。
5.實施技師培訓項目,對取得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分別給予不低于3000元、5000元的培訓補貼。
6.對企業職工參加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轉崗轉業培訓,取得初、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及專項能力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等的,按照培訓成本給予每人不超過2200元的職業培訓補貼。
7.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12個月以上的企業職工取得初、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分別給予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技能提升補貼,急需緊缺職業(工種)提高10%。
03支持重點群體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8.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以及參保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可按每人每月不超過300元標準,給予不超過6個月的職業培訓補貼,與一次性吸納補貼不可重復享受。
9.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10.對接受技工教育的貧困家庭學生,按規定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等政策。對子女接受技工教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按政策給予補助。
11.對有創業愿望的勞動者開展創業培訓,加強創業培訓項目開發、創業擔保貸款、后續扶持等服務,將創業培訓補貼標準調整為每人最高不超過1500元。
12.“兩后生”中的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在培訓期間參照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標準給予生活費補貼。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在培訓期間按最高不超過當地失業保險金月最低標準給予生活補貼。貧困勞動力培訓期間按規定通過就業補助資金給予每人每天不超過100元的生活費補貼(含交通費)。
保障措施
01加強統籌推進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形成市級統籌、部門參與、縣(市)區實施的工作格局。各縣(市)區要制定具體貫徹落實措施,按照確定的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工作情況月報、季報、年報制度,加強工作調度、實施過程跟蹤,實現全程高標準、整體高質量。
02健全工作機制
在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框架下,建立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工作協調機制。人社部門負責標準開發、資源整合、培訓機構管理、質量監管、統計匯總等職責,抓好督促落實。發展改革部門要統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教育部門要動員職業院校積極承擔職業技能培訓任務。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要發揮行業主管部門作用積極參與培訓工作。財政部門要確保就業補助資金等及時足額撥付到位。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職業農民培訓及監管。應急管理、市場監督部門要指導協調化工、礦山、金屬冶煉等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培訓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作業培訓。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要協調組織好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國資監管部門要指導國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婦聯要組織好企業女職工、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等女性群體的培訓及監督。殘聯要做好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及監督。工會要做好企業在崗職工的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及監督。
共青團等群團組織以及行業協會要積極參與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03深化放管服改革
政府補貼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全部向具備資質的職業(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開放。對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實施目錄清單管理。建立培訓補貼網上經辦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效率。加強對培訓機構培訓質量的監管、績效評估。
完善技能人才評價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評價方式。
04強化輿論宣傳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升政策公眾知曉度和覆蓋面。大力弘揚和培育工匠精神,落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政策措施,加強技能人才激勵表彰工作,積極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營造技能成才的良好環境。
- END -
唐山發布(tangshanpress)
綜合整理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 | 唐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官網
以上圖片版權均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