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英才學校12年前剛創辦時,只有400余名學生;如今,學校辦學規模超過3200人,形成了幼兒園、小學、中學教育一體化的新型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師資素質穩步提升,多項工作穩步推進。究其原因,向管理要質量是英才學?焖侔l展的重要保障。
對民辦學校來說,向管理要質量,不僅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更需要扎扎實實的探索與實踐。廈門英才學校從三個方面著力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科學的管理體制、高效的管理機制、人本的管理理念。 董事長對校長“尊重、信任”,校長對董事長“理解、負責”——實現了和諧的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不管是遵循教育規律,還是依據教育法規,民辦教育應該實行舉辦者與管理者相分離,也就是正確處理舉辦者與管理者、董事會與校長的關系。英才學校實行的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明確了董事會與校長各自的職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學的管理體系與規章制度。 董事會管什么?籌集資金,聘任校長,研究辦校大計。董事長楊英,這位因家境貧寒而從小失學、事業有成而十分關心教育的民營女企業家,一辦學就聽從由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等組成的專家團的意見,重點抓這三大任務。多年來,她籌集資金2億多元,在市、區兩級政府的支持下,建成占地200余畝、建筑氣派、設備先進、環境優美的校園;她在全國廣招賢才,并邀請廈門教育界的權威人士組成考評組嚴格測評,選聘校長,使學校管理走上正軌,終以“求賢若渴”的真誠,聘來了廈門市頗具影響力的兩位中學校長前來主政;她提出“高品位、有特色、國際化”的辦學目標,與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合作辦學。資金落實、校長到位、辦學目標明確,其他一切工作交給了校長,尊重校長的辦學行為,信任校長的管理方法,給予校長管理和支配學校人、財、物的權力。 在董事會的充分放手、充分信任下,英才學校嚴格按照董事會確定的辦學方向和辦學大計,大膽地開展工作,推進改革。校長重點抓了五方面的工作:推進與現代化教育相適應的辦學條件和教育環境的建設;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不斷優化學習、生活全方位的育人體系和全過程的后勤服務系統;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造教育特色,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領導班子水平,實現科學管理。在辦學過程中,校長經常向董事會匯報工作,取得理解與支持。 民主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管理方式——推進了靈活高效運行機制的建立。 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是民辦學校的大優勢和顯著特點,它推進了民主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管理方式,這在英才學校得到充分的印證。 民主化就是民主管理。一是決策之前的民主程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比如工資待遇是敏感的問題,有的民辦學校往往是校長一人說了算或暗箱操作,負面影響甚大。而英才學校是讓廣大教師參與討論,為建立嚴密合理的薪酬標準打下基礎,并建立健全了財務制度。二是增強校務工作透明度,形成良好的民主作風。教師的聘用是保證民辦學校教學質量的大事,學校嚴格把好“入口”與“出口”兩關。把好“入口關”,就是制訂統一的操作規程,具體選聘工作則由各學部校長和各學科教師按照“公開、公正、公平”原則,通過“說課、上課、面試”等環節來確定,基本杜絕了托關系、走后門等不正之風,就連董事會也不擅自進人;把好“出口關”,就是解聘教師也要“公開、公正、公平”,一年一度的考評,有教師自評、互評,還有學生及家長的評價,讓教師認清自身的長處與不足,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少數被解聘的教師也心服口服。 制度化就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民辦學校在管理方面的特點就是人員的精簡化和工作的高效率,這靠什么來實現?制度,出高效率的制度。英才學?傂TO一正兩副三位校長,校長管全面,一個副校長管教育與教學,另一個管后勤;同時,總校的職能部門人員也多有兼職,因此很多職責與具體事務由各學部承擔。在制度執行中,學校特別突出“責、權、利”的統一,形成“矛盾不上交、責任自己負”的辦事規程。在英才學校,無論是選聘教師、開發校本課程、舉辦論壇講座,還是評選教師業績、開展競賽活動、參與社會活動,都給予具體策劃操作者以很大的權限和自由度,在利益上也能得到充分體現。在這里,相互推諉的現象很少,各司其職、相互協作,一級對一級負責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和規矩,政令暢通、制度嚴明帶來了辦學的高效率。 科學化就是不斷地改進管理。民辦學校作為新生事物,一開始建立的許多管理制度與方式方法來源于公辦學校,但有些并不適用于民辦學校。因此,學校管理者經常審視現行的管理思想、制度以及機制與方法是否符合教育規律、符合依法治教方略、符合以人為本理念、符合“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對已經實行的各種規章制度不斷地加以改進,使之更趨合理。 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重視人、發掘人、發展人的價值——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師資隊伍是民辦學校發展的關鍵要素。英才學校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對此十分重視。學校創辦初期,就提出了“四個留人”政策,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四個留人”即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許多民辦學校也都提出了這樣的口號,但是英才學校將之轉變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做到了“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關心”,把教師與學校結合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共生共榮、共同發展。 首先是事業留人。學校十分注重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為了讓教師不斷提高業務素質,主動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學校拿出經費實施各學部和各學科教師校本培訓計劃;從2000年開始,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舉辦研究生課程班,每人補助6000元,第一批30多人已經結業;每年,學校都要舉辦各種層次規格的校長論壇、學術研討會和各種培訓,讓廣大教師參與其中,得到提升;連續幾年,學校利用暑假組織優秀教師到國外或國內教育發達地區考察,同時堅持組織教師與本市的同行進行教學交流,拓寬視野。 其次是待遇留人。學校在考核教師工作方面建立起了科學管理的評價體系,采取“公開、公正、公平”的評價方式和“能者多勞,勞而有酬”的原則,實行職稱、崗位、貢獻、學科、獎勵、校齡相結合的工資制度。首席教師年薪不少于10萬元,其他教師年薪均高于當地公辦教師的水平。校董事會還出資購置了80套統建房用于獎勵教師,凡是在校工作達到一定年限、業績特別突出的教師,可獲得一套住宅獎勵,目前已有50多位骨干教師獲此待遇。 再次是感情留人。為鼓勵教師的長期服務精神,學校為教師解決戶口、人事關系調動、職稱評定、養老保險、住房等諸多問題,只要是優秀教師有想來服務的愿望,學校均全力以赴幫助解決后顧之憂。有多位教師由于多方面原因來校后又想離開,只要是值得挽留的均予真誠挽留,有時董事長親自出面,并給予住房、子女入學、晉升工資等優惠政策。許多教師被這種誠意和真心感動而留下安心工作,因而近年來教師隊伍比較穩定。 后是環境留人。學校不僅打造了一座集學園、花園、家園、樂園于一體的美麗校園,而且營造了一種既溫馨和諧又拼博進取的良好氣氛。在環境留人中,英才學校特別注意這樣兩點:一是建設年級段和教研組集體,培養教師的團隊精神。在這里,教師面對的競爭壓力不是來自教師之間,而是自身能不能適應課程改革和學校整體發展的形勢。他們認識到:只有在團隊中才能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因此英才學校的教師無保留地貢獻智慧才能、無保留地相互幫助。二是把考核與評價作為教師持續進步的動力。一年一度的考評主要是肯定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教師,表彰有突出成績者,給予他們晉升工資的獎勵,同時也給所有教師樹立榜樣,鼓勵他們努力工作。這種既重和諧又講競爭的環境,推動學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