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本,科學創新
——淺談2010年北京高等職業教育招生改革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 魏曉東
在迎來新中國60華誕、文化教育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恢復高考制度32年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歷史契機下,北京市于近日推出了2010年高考改革方案。
作為高職招生院校,我們注意到新高考方案將會在以下三個方面帶來積極影響:
首先,北京市2010年高考改革方案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改革方案充分考慮到考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和保護了考生的利益。2010年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把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會考成績納入高考招生錄取依據當中,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和考試負擔,使學生獲得適合于各自特點的發展空間,這也是對基礎教育進一步向素質教育邁進作出的有益引導。同時,在高考改革方案中,“專業優先”成為考生志愿設置的一個重要特色。這是這次高考改革方案為保護考生權益作出的重要轉變。在2010年的高考志愿設置中,填報高等職業院校的志愿設置將突出專業,以“1個專業+1所學校”為一個志愿單位來進行志愿填報。考生在填報高職招生志愿時,必須先明確自己的職業意向,優先考慮選擇專業,招生院校將不再進行專業調劑,充分保護了考生的職業意向,保護了考生的利益。
其次,經過近十余年來的努力和發展,北京市的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完成了招生規模與人民對接受高等職業教育需求的匹配,將逐步走向內涵發展。2010年北京市新高考改革方案正好為北京市各高等職業院校提供了內涵發展的契機。“專業優先”的志愿設置使得招生院校在錄取時不能再進行專業調劑,這就對高職院校的招生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與市場需求脫節、專業建設不強的專業將有可能無法吸引考生報考,招生規模可能由此逐漸萎縮,甚至只能退出高職招生。這就要求招生院校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資源,真正走上專業建設和內涵發展的道路。另外,2010年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把考生的高中會考成績納入高招錄取中,使得高職院校在錄取時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考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考生的職業學習潛能,從而更好地選拔人才。
后,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招生改革作為2010年北京市高考改革的突破口,可謂北京市整個高招改革的“弄潮兒”,將為推動北京市高招改革作出重要貢獻。高招改革由于其特殊性,牽涉面大、社會關注度高,既要考慮到人民群眾對教育公平的殷切期盼,還必須充分考慮到社會的認可度與承受力,科學、公正、高效、穩步地推進改革十分關鍵。高職招生將高中會考成績引入高招錄取,作為錄取的參考或依據,以及“專業優先”的志愿設置等改革內容,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考生、院校、社會能從中實現“共贏”。這些有益嘗試能夠為北京市高招整體改革提供寶貴的經驗,在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同時,也必將推動整個高招改革和北京市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可以預見,2010年北京市高等職業教育招生改革將充分保護考生利益,促進高職院校內涵發展,有效推進整個高招改革。作為高職院校,我們對2010年高考改革方案的全面實施翹首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