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更換強迫油循環變壓器的潛油泵,值班人員應做哪些工作?
答:應做的工作有:
1.辦理第二種工作票。
2.斷開潛油泵有關電源。
3.申請調度同意將重瓦斯保護由跳閘改為信號。
4.潛油泵投入運行后,要注意檢查潛油泵聲音和油流方向,情況正常后再按正常巡視時間進行檢查。重瓦斯保護連續運行1h不動作后再將其壓板切換到跳閘位置。
352. 變電站應具備哪些記錄簿?
答:應具備的記錄簿有:
1.調度指令操作記錄簿。
2.運行工作記錄簿。
3.設備缺陷記錄簿。
4.斷路器故障跳閘記錄簿。
5.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調試工作記錄簿。
6.高頻保護交換信號記錄簿。
7.設備檢修、試驗記錄簿。
8.蓄電池調整及充放電記錄簿。
9.避雷器動作記錄簿。
10.事故預想記錄簿。
11.反事故演習記錄簿。
12.安全活動記錄簿。
13.事故、障礙及異常運行記錄簿。
14.運行分析記錄簿。
15.培訓記錄簿。
353. 變電站應具備哪些指示圖表?
答:應具備的指示圖表有:
1.系統模擬圖板。
2.設備的主要運行參數。
3.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定值表。
4.變電站設備年度大、小修及預防性試驗進度表。
5.變電站設備定期維護周期表。
6.變電站月份維護工作計劃。
7.變電站設備評級標示圖表。
8.有權發布調度操作命令人員名單。
9.有權簽發工作票人員名單。
10.有權單獨巡視高壓設備人員名單。
11.有權擔當監護人員名單。
12.緊急事故拉閘順位表。
13.事故處理緊急使用電話表。
14.安全記錄標示牌。
15.定期巡視路線圖。
16.設備專責區分工表。
17.衛生專責區分工表。
18.一次系統接線圖。
19.站用電系統圖。
20.直流系統圖。
21.培訓計劃表。
22.設備的主要運行參數。
23.接地選擇順序表。
354. 變電站必須建立哪些技術檔案?
答:必須建立以下技術檔案:
1.設備制造廠家使用說明書。
2.電氣設備出廠試驗記錄。
3.安裝交接的有關資料。
4.電氣設備的改進、大小修施工記錄及竣工報告。
5.電氣設備歷年大修及定期預防性試驗報告。
6.電氣設備事故、障礙及運行分析專題報告。
7.電氣設備發生的嚴重缺陷、設備變動情況及改進記錄。
355. 什么叫特殊重合閘?
答:特殊重合閘是指當發生單相故障時開關三跳三重;發生相間故障時開關三跳不在進行重合.
356. 500KV設備區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答: 1.攀登構架、設備時應注意跨步電壓、接觸電壓和感應電壓,特別注意防止麻電失手造成的高空摔跌。
2.手持非絕緣物件不應超過本人高度,設備區內禁止撐傘。
3. 傳遞非絕緣工具、材料等應采取防止麻電措施。
4.二人以上抬、搬物件應注意跨步電壓和感應電壓,應采取防止麻電措施。
5.拉臨時試驗線或其它導線及拆裝接頭等應采取防止麻電措施。
357. 主變中性點偏移保護的原理及作用?
答:由于主變低壓側采用△接線,為不接地系統。當發生單相接地時,不會產生短路電流,三相仍對稱運行,僅使電壓互感器二次側中性點電壓偏移,中性點電壓偏移保護的構成原理即基于此。但不接地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時,健全相相對地電壓升高,長期運行對絕緣不利等多種不利因素。基于此,不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時不可長期運行。規程規定不能超過2小時,必須盡快處理。中性點電壓偏移保護的作用即在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動作警告,通知運行人員給予處理。
358. 開關的額定開斷電流的含義是什么?
答:指開關在額定電壓下能正常切斷的大短路電流,反映開關切斷短路電流的能力,在低于額定電壓的線路中開斷電流有可能提高,但由于滅弧裝置機械強度限制,不能隨意提高開斷電流,以廠家說明為標準。
359. 設備大修、預試及定期檢驗的含義?
答:設備大修的含義是主變、開關等需較全面的檢查、清掃及改造消缺、試驗鑒定工作。
設備預試的含義是主變、開關等按預防性試驗規程進行試驗的鑒定工作。
設備定期校驗是對保護裝置按保護校驗條例進行試驗鑒定工作。
360. 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核相?怎樣進行核相?
答:新設備投運前或檢修后相位可能變動的設備投入系統運行時,應校驗相序相同才能進行同期并列。
核相:一般在兩條母線的壓變二次側進行,核相時,驗明壓變次級電壓相序相同、相位相同。
361. 什么叫大電流接地和小電流接地系統?
答:系統電壓等級在110KV及以上,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稱為大電流接地系統。
系統電壓等級在35KV及以下,中性點不接地或用消弧線圈補償稱為小電流接地系統。
362. CT二次側為什么要有一點接地?
答:CT二次側接地屬于保護接地,防止一次絕緣擊穿,二次竄入高壓,威脅人身安全,損壞設備。
363. 進行電氣操作應盡量避免在哪些時間進行?
答:進行電氣操作應盡量避免在下列時間進行:1)值班人員在交接班時;2)系統接線不正常時;3)系統高峰負荷時;4)有關聯絡線輸送潮流將超過動穩定限額時;5)系統發生事故時;6)該地區重要用戶有重要任務時。
364. 繼電保護檢驗工作中出現異常情況時應怎么辦?
答:在變電所中的繼電保護檢驗過程中,線路接地、斷路器跳閘等異常現象是經常出現的。同時,二次回路工作中也確實發生過不少由于檢驗人員行為失誤引發斷路器跳閘及其它故障的情況。發生異常后,為了讓值班人員迅速查明原因,避免錯誤判斷,盡快消除故障,恢復系統正常運行,凡出現事故信號及異常跡象,不論是否與本工作有關,繼電保護人員都應立即停止現場工作,保持兩頭待值班人員澄清確與本工作無關再行開工。如果異常是由校驗引起的,則應保留現場,立即通告值班員,并按照現場運行規程和有關安全生產管理規定進行匯報處理。
答:電壓互感器的作用是把高電壓按比例關系變換成100V或更低等級的標準二次電壓,供保護、計量、儀表裝置取用。同時,使用電壓互感器可以將高電壓與電氣工作人員隔離。電壓互感器雖然也是按照電磁感應原理工作的設備,但它的電磁結構關系與電流互感器相比正好相反。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是高阻抗回路,二次電流的大小由回路的阻抗決定。當二次負載阻抗減小時,二次電流增大,使得一次電流自動增大一個分量來滿足一、二次側之間的電磁平衡關系。可以說,電壓互感器是一個被限定結構和使用形式的特殊變壓器。
366. 在帶電的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安全措施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高阻抗的特點,決定了在其上進行工作時安全措施的主要內容,就是要嚴格防止二次回路短路和接地,工作時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1)短接工作部分電壓接線時的操作應戴絕緣手套,使用絕緣工具;操作壓板應穩、應準確,各位置上旋鈕應旋緊。在端子排上拆線頭要做好標記和絕緣包扎,并妥善固定。
(2)接用臨時試驗負載的二次電源線,應使用裝有熔斷器的刀閘,熔絲的熔斷電流應和電壓互感器各級熔斷器的保護特性相配合。保證在該負載部分發生接地短路故障時,本級熔斷器先熔斷而不影響總路熔斷器。
(3)斷開某些二次設備的引線,如果可能引起保護元件誤動的,應按規定向調度部門或生產主管人員申請對該元件采取措施,必要時將其退出運行。
367. 對二次回路通電或進行耐壓試驗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二次回路是高壓設備的保護、控制、測量及光聲信號以及連接的總稱。回路通電和耐壓試驗是二次設備的兩種檢驗方式。由于二次回路接線錯蹤復雜,進行試驗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試驗之前,核對圖紙和接線,確認所試回路與運行回路已無牽連,不會發生串電,應該斷開的各連線接點均已斷開或已采取措施。
(2)試驗之前,應通知值班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停止被試回路上的其它工作,并對可能進入試驗范圍的各側門道派人現場看守,防止外部人員觸電。
(3)進行二次回路試驗若需拆除互感器的保安接地點、二次工作接地和其它連線時,應逐一記錄清楚,以防工作完畢恢復時發生遺漏、錯接而造成二次設備性能改變以及出現隱蔽性缺陷。
(4)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通電試驗應先檢查一、二次刀閘、熔斷器確已斷開,避免反充電或使其它回路設備帶電釀成事故。
答:寄生回路往往不能被電氣運行人員及時發現,時常是在改線結束后的運行中,或進行定期檢驗、運行方式變更、二次切換試驗時,才從現象上得以發現。由于所寄生的回路不同,引發的故障也就不同,有的寄生回路串電現象只在保護元件動作狀態短暫的時間里出現,保護元件狀態復歸,現象隨同消失,是一種隱蔽性的二次缺陷。由于寄生回路和圖紙不符,現場故障跡象收集不齊時,查找起來既費時又不方便,而如果不及時查處消除,它能造成保護裝置和二次設備誤動、拒動(回路被短接)、光聲信號回路錯誤發信及多種不正常工作現象,導致運行人員在事故時發生誤判斷和誤處理,甚至擴大事故。
答:根據原勞動部(60)中勞護字第56號《關于重傷事故范圍的意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構成重傷事故。
(1)經醫師診斷成為殘廢或可能成為殘廢的。
(2)傷勢嚴重,需要進行較大的手術才能挽救的。
(3)人體要害部位嚴重灼傷、燙傷或雖非要害部位,但灼傷、燙傷占全身面積1/3以上的。
(4)嚴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鎖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腳骨等因受傷引起骨折),嚴重腦震蕩等。
(5)眼部受傷較劇,有失明可能的。
(6)手部傷害。
1)大姆指軋斷一節的。
2)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軋斷兩節或任何兩指各軋斷一節的。
3)局部肌腱受傷甚劇,引起機能障礙,有不能自由伸展的殘廢可能的。
(7)腳部傷害。
1)腳趾軋斷三只以上的。
2)局部肌腿受傷甚劇,引起機能障礙,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殘廢可能的。
(8)內部傷害。內臟損傷、內出血或傷及腹膜等。
370. 哪些事故算作輕傷事故?
答:對于輕傷事故,凡未構成重傷事故,因傷歇工滿一個工作日者,即構成輕傷事故。
答:觸電是電力生產人身事故的主要的一個方面。概括其專業門類、發生的途徑或違章形式,人身觸電事故大致有以下十個方面的類型。
(1)低壓觸電。發生在用戶照明設備上的低壓觸電為多見。如進戶線絕緣破損(未能及時進行檢修)使搭衣服的鐵絲器具帶電、濕手擰燈泡誤觸金屬燈口、家用電器絕緣破損而帶電,都容易引起低壓觸電。
(2)感應觸電。在電氣設備、電力線路上工作,運行維護人員未按《安規》要求停電(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并驗電采取短路接地措施,或部分停電的設備與帶電設備之間未裝設接地線等,都容易發生感應帶電而引起觸電。
(3)誤登帶電設備。電氣工作人員習慣性違章,在未經許可、無人監護的情況下,走錯間隔或錯聽、錯看,誤登帶電設備。
(4)誤登帶電線路桿塔。此種類型的觸電是典型的違章作業的后果。多發生在檢修作業時或維護人員事故巡視時,發現缺陷,違背《安規》規定,看錯桿位、桿號,登桿毫不警惕,不驗電接地,接觸設備時發生觸電。
(5)誤碰帶電設備、導線。主要是電氣設備上工作的運行、檢修、試驗人員,作業中安全措施不夠完善,如應設臨時遮欄或絕緣擋板而未設、應使用絕緣套而未采用、工作時監護不到位或脫離監護人工作時發生觸電。
(6)與帶電體或帶電設備安全距離不夠而觸電。電氣工作人員對與帶電設備之間應保持的安全距離不甚清楚,未認真履行工作票制度和安全監護制度,存僥幸心理而造成對檢修設備和人身的放電。
(7)帶電作業中發生的人身觸電。主要是未執行專業技術和安全操作規定,以及其它原因,失誤造成觸電。
(8)誤送電、誤帶電造成觸電。這種觸電屬于典型的誤操作之列。電氣人員未執行《安規》規定,調度員誤發令,值班員看錯設備、走錯間隔、漏停線路開關、誤操作向檢修設備合閘送電,以及二次設備上的工作該斷電而未斷,電氣運行人員未嚴格驗收,而導致他人觸電。
(9)返供電觸電。這類型觸電主要是由于工作停電不徹底。例如:電壓互感器一次回路的工作被二次回路反串電(熔斷器未斷);環網線路,可從多端口獲得電源,由于停電組織措施上的失誤,由某一方仍能向檢修設備送電。
(10)設備外殼未接地造成觸電。這里主要指動力機械旋轉設備,因振動使絕緣損壞外殼帶電,或接地不完善,開脫、虛焊等,人體接觸設備外殼時即遭受電壓傷害,這是低壓觸電中典型的一種。
答:應進行以下處理。
(1)一旦發生了事故,現場人員和值班員首先要努力使自己迅速保持鎮靜,收集檢查與事故有關的全部光聲音響、保護自動裝置動作信號,對事故時現場人員認為無關的其它異常現象也應作認真記錄,從而正確判明發生了什么事故及其嚴重程度,按現場運行規程規定,立即采取步驟,阻止事故發展。保持鎮靜,臨危不亂這也是進一步處理事故,消除事故根源所必需的職業態度。
(2)發現有人員觸電,應設法迅速將觸電者接觸的那部分設備的電源斷開,采取必需的安全措施,注意自我保護,將觸電者盡快救至安全地點,按緊急救護方法,正確迅速堅持搶救,并立即聯系醫療部門進行救治。
(3)根據現場情況,盡快向值班調度員、主管部門領導報告事故情況,執行命令和指示,立即將故障設備退出運行,以避免使其繼續遭受損壞而擴大事故。然后,對無故障設備作詳細檢查,向調度員進行匯報,并按指令操作,恢復因事故而停電設備的運行。
(4)注意并認真地保護事故現場,為安監部門現場調查事故提供方便。對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比較典型的一類事故現場,更應加以保護,安監人員未到現場進行調查記錄之前,不允許值班人員任意變動現場,使事故的真實性受到影響,給分析和總結事故原因造成困難。如果因為搶修和特殊情況需要設備盡快恢復運行,現場無法保留時,必須經安監部門或有關領導同意,并由他們指定或委托現場人員代為記錄、處理現場,翔實第一手資料。
(5)事故當事人和其他人員,應在下班離開之前就自己所看到、聽到的和掌握的事故現象、及處理事故過程中自己參與其中的行為活動分別寫出實事求是的記錄,并在其上簽名。
373. 值班人員在倒閘操作中的責任和任務是什么?
答:嚴格遵守規程制度,認真執行操作監護制,正確實現電氣設備狀態的改變和轉換;保發電廠、變電所和電網安全、穩定、經濟地連續運行;保證用戶的用電安全不受影響。這就電力系統各級調度、電氣值班人員及電工在倒閘操作中的責任和任務。為了減少誤操作,除急情況及事故處理外,交接班期間一般不要安排倒閘操作;條件允許時,一切重要的倒閘操作應盡可能安排在負荷低谷時進行,以減少誤操作對電網和用戶用電的影響。
374. 倒閘操作前應考慮哪些問題?
答:倒閘操作前,值班人員要認真考慮以下問題:
(1)改變后的運行方式是否正確、合理及可靠。為此:
1)在確定運行方式時,應優先采用運行規程中規定的各種運行方式,使電氣設備及繼電保護盡可能處在佳狀態運行。
2)制定臨時運行方式時,應根據以下原則:①保證設備出力、滿發滿供,不窩出力、不過負荷;②保證運行的經濟性、系統功率潮流合理,機組能較經濟地分配負荷;③保證短路容量在電氣設備的允許范圍之內;④保證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正確運行及配合;⑤廠用電可靠;⑥運行方式靈活,操作簡單,處理事故方便。
(2)倒閘操作是否會影響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運行。在倒閘操作過程中,如果預料有可能引起某些保護或自動裝置誤動或失去正確配合,要提前采取措施或將其停用。
(3)要嚴格把關,防止誤送電,避免發生設備事故及人身觸電事故。為此,在倒閘操作前應遵守以下要求:
1)在送電的設備及系統上,不得有人工作,工作票應全部收回。同時設備要具備以下運行條件:①發電廠或變電所的設備送電,線路及用戶的設備必須具備受電條件;②一次設備送電,相應的二次設備(控制、保護、信號、自動裝置等)應處于備用狀態;③電動機送電,所帶機械必須具備轉動條件,否則靠背輪應甩開;④防止下錯令,將檢修中的設備誤接入系統送電。
2)設備預防性試驗合格,絕緣電阻符合規程要求,無影響運行的重大缺陷。
3)嚴禁約時停送電、約時拆掛地線或約時檢修設備。
4)新建電廠或變電所,在基建、安裝、調試結束及工程驗收后,設備正式投運前,應經本單位主管領導同意及電網調度所下令批準,方可投入運行,以免忙中出錯。
(4)制訂倒閘操作中防止設備異常的各項安全技術措施,并進行必要的準備。
(5)進行事故預想。電網及變電所的重大操作,調度員及操作人員均應做好事故預想;發電廠內的重大電氣操作,除值長及電氣值班人員要做好事故預想外,汽機、鍋爐等主要車間的值班人員也要做好事故預想。事故預想要從電氣操作可能出現的壞情況出發,結合本專業的實際,全面考慮。擬定的對策及應急措施要具體可行。
375. 倒閘操作前應做好哪些準備?
答 倒閘操作前的準備工作一般包括:
(1)接受操作任務。操作任務通常由操作指揮人或操作領導人(調度員或值長)下達,是進行倒閘操作準備的依據。有計劃的復雜操作或重大操作,應盡早通知有關單位準備。接受操作任務后,值班負責人(班長)要首先明確操作人及監護人。
(2)確定操作方案。根據當班設備的實際運行方式,按照規程規定,結合檢修工作票的內容及地線位置,綜合考慮后確定操作方案及操作步驟。
(3)填寫操作票。操作票的內容及步驟,是操作任務、操作意圖及操作方案的具體化,是正確執行操作的基礎和關鍵。填寫操作票務必嚴肅、認真、正確。
1)操作票必須由操作人填寫。
2)填好的操作票應進行審查,達到正確無誤。
3)特定的操作,按規定也可使用固定操作票。
(4)準備操作用具及安全用具,并進行檢查。
此外,準備停電的設備如帶有其它負荷,倒閘操作的準備工作還包括將這些負荷倒出的操作。例如:停電的線路上有T接負荷時,應事先將其倒出;停機前,倒停工作廠用變壓器等。
376. 電氣操作票制度在執行中有哪些要求?
答 電氣操作票是“兩票三制” 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電氣操作票制度在執行中的一般要求是:(1)不要操作票的操作范圍不得任意擴大。按照《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的規定,允許下列電氣操作不要操作票。
1)事故處理;
2)拉合斷路器的單一操作;
3)拉開接地刀閘或拆除全廠(所)僅有的一組接地線。
其它操作均要填寫操作票。
(2)操作票的使用,應符合下述規定:
1)操作票應先編號,并按照編號順序使用;
2)一個操作任務填寫一張操作票;
3)操作票中所填設備名稱,實行雙重編號。
(3)操作票中應填寫的內容。
1)操作任務;
2)應拉合的斷路器及隔離開關的名稱、編號;
3)檢查斷路器及隔離開關的分、合實際位置;
4)投入或取下控制回路、信號回路、電壓互感器回路的熔斷器;
5)定相或檢查電源是否符合并列條件;
6)檢查負荷分配情況;
7)斷開或投入保護(壓板)或自動裝置;
8)檢查回路是否確無電壓;
9)掛、拆接地線(合拉接地刀閘),檢查接地線(接地刀閘)是否拆除(拉開)等。
倒閘操作中的輔助操作包括:①測量絕緣電阻;②變壓器或消弧線圈改分接頭;③起停強油循環變壓器的油泵;④接通或斷開斷路器的合閘動力電源及隔離開關的控制電源或氣源等。這些操作是否寫入操作票中,應根據各廠(所)的操作習慣而定。
(4)操作票實行三審制。“三審”是指操作票填好后,必須進行三次審查:
1)自審,由操作票填寫人進行;
2)初審,由操作監護人進行;
3)復審,由值班負責人(班長)進行。
三審后的操作票,經值長批準生效,取得調度正式操作令后執行操作。
(5)固定操作票的使用。對于與電氣運行方式關系不大的頻繁操作或特定操作,在不違反《
電業安全工作規程》、不降低安全水平的情況下,經領導批準,可以使用內容、格式統一的固定操作票。
1)使用固定操作票,也要審票,并執行監護。
2)一般可考慮使用固定操作票的操作有:①高低壓電動機停送電;②備用勵磁機定期測絕緣電阻、試轉、升壓;③發電機解并列;④設備定期聯動試驗等。
兩票三制:兩票是指工作票和操作票;三制是指交接班制、巡回檢查制和設備定期輪換試驗制。
377. 操作監護制在執行中有哪些要求?
答 操作監護制是我國發供用電運行部門普遍實行的一種基本工作制度,即倒閘操作時實行一人操作、一人監護的制度。這個制度在執行中有以下基本要求。
(1)倒閘操作必須由兩人進行。通常由技術水平較高、經驗比較豐富的值班員擔任監護,另
一人擔任操作。發電廠、變電所、調度所及用戶,每個值班人員及電工的監護權、操作權
在崗位責任制中明確規定,通過考試合格后由領導以書面命令正式公布,并取得合格證。
(2)操作前應進行模擬預演。經“三審”批準生效的操作票,在正式操作前,應在“電氣模
擬圖”上,按照操作票的內容和順序模擬預演,對操作票的正確性進行后檢查、把關。
(3)每進行一項操作,都應遵循“唱票→對號→復誦→核對→操作”這5個程序進行。具體地說,就是每進行一項操作,監護人按操作票的內容、順序先“唱票”(即下操作令);然后操作人按照操作令查對設備名稱、編號及自己所站的位置無誤后,復誦操作令;監護人聽到復誦的操作令后,再次核對設備編號無誤,后下達“對,執行!"的命令,操作人方可進行操作。
(4)操作票必須按順序執行,不得跳項和漏項,也不準擅自更改操作票內容及操作順序。每執行完一項操作,做一個記號“√”。
(5)除非發生特殊情況(如操作人突然生病,或中途發生事故、受傷等),不要隨便更換操作人或監護人。
(6)操作中發生疑問或發現電氣閉鎖裝置動作,應立即停止操作,報告值班負責人,查明原因后,再決定是否繼續操作。
全部操作結束后,派人對操作過的設備進行復查,并向發令人回令。
378. 倒閘操作時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使用原則是什么?
答 倒閘操作時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使用原則是:
(1)設備不允許無保護運行。一切新設備均應按照DL400-91《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的規定,配置足夠的保護及自動裝置。設備送電前,保護及自動裝置應齊全,圖紙、整定值應正確,傳動良好,壓板在規定位置。
(2)倒閘操作中或設備停電后,如無特殊要求,一般不必操作保護或斷開壓板。但在下列情況要特別注意,必須采取措施:
1)倒閘操作將影響某些保護的工作條件,可能引起誤動作,則應提前停用。例如電壓互感器停電前,低電壓保護應先停用。
2)運行方式的變化將破壞某些保護的工作原理,有可能發生誤動時,倒閘操作前也必須將這些保護停用。例如當雙回線接在不同母線上,且母聯斷路器斷開運行,線路橫聯差動保護應停用。
3)操作過程中可能誘發某些聯動跳閘裝置動作時,應預先停用。例如,發電機無勵磁倒備用勵磁機,應預先把滅磁開關聯鎖壓板斷開,以免恢復勵磁合滅磁開關時,引起發電機主斷路器及廠用變壓器跳閘。
(3)設備雖已停電,如該設備的保護動作(包括校驗、傳動)后,仍會引起運行設備斷路器跳閘時,也應將有關保護停用,壓板斷開。例如,一臺斷路器控制兩臺變壓器,應將停電變壓器的重瓦斯保護壓板斷開;發電機停機,應將過電流保護跳其它設備(主變壓器、母聯及分段斷路器)的跳閘壓板斷開。
379. 倒閘操作時系統接地點應如何考慮?
答 工作電壓為110kV及以上的系統均為大電流接地系統,任何情況下均不得失去接地點運行。為了保證電網的安全及繼電保護正確動作,系統接地點的數量、分布,接地變壓器的容量,均應符合電網調度規程的規定。制訂系統接地點的實施方案時,通常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使單相短路電流不超過三相短路電流。
(2)在低壓側或中壓側有電源的發電廠(變電所),該廠(所)至少應有一臺主變壓器的高壓側中性點接地,以保證與電網解列后不失去接地點。
(3)三繞組升壓變壓器,高壓側停電后該側中性點接地刀閘應合入,以保證單相短路時,變壓器差動保護及零序電流保護能夠動作。
(4)倒閘操作中,為了防止發生操作過電壓及鐵磁諧振過電壓,根據需要,允許將平時不接地的變壓器中性點臨時接地。
380. 倒閘操作時對解并列操作有何要求?
答 解、并列操作重點要防止非同期并列、設備過負荷及系統失去穩定等問題。對操作的具體要求如下。
(1)系統解并列:
1)兩系統并列的條件:頻率相同,電壓相等,相序、相位一致。發電機并列,應調整發電機的頻率、電壓與系統一致;電網之間并列,應調整地區小電網的頻率、電壓與主電網一致。如調整困難,兩系統并列時頻差大不得超過0.25Hz,電壓差允許15%。
2)系統并列應使用同期并列裝置。必要時也可使用線路的同期檢定重合閘來并列,但投入時間一般不超過15min。
3)系統解列時,必須將解列點的有功電力調到零,電流調到小方可進行,以免解列后頻率、電壓異常波動。
(2)拉合環路:
1)合環路前必須確知并列點兩側相位正確,處在同期狀態。否則,應進行同期檢查。
2)拉合環路前,必須考慮潮流變化是否會引起設備過負荷(過電流保護跳閘),或局部電壓異常波動(過電壓),以及是否會危及系統穩定等問題。為此,必須經過必要的計算。
3)如估計環流過大,應采取措施進行調整或改變環路參數加以限制,并停用可能誤動的保護。
4)必須用隔離開關拉合環路時,應事先進行必要的計算和試驗,并嚴格控制環路內的電流,盡量降低環路拉開后斷口上的電壓差。
(3)變壓器解并列:
1)變壓器并列的條件:①接線組別相同;②電壓比及阻抗電壓應相等。符合規定的并列條件,方準并列。
2)送電時,應由電源側充電,負荷側并列。停電時操作相反。當變壓器兩側或三側均為電源時,應按繼電保護運行規程的規定,由允許充電的一側充電。
3)必須證實投入的變壓器已帶負荷,方可停止(解列)運行的變壓器。
4)單元連接的發電機變壓器組,正常解列前應將工作廠用變壓器的負荷,倒由備用廠用變壓器帶;事故解列后要注意工作廠用變壓器與備用廠用變壓器是否為一個電源系統,倒停變壓器要防止在廠用電系統發生非同期并列。
381. 倒閘操作中使用哪些安全用具?
答: 倒閘操作中使用的安全用具主要有:絕緣手套、絕緣靴、絕緣拉桿、驗電器等。按照《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的要求,這些安全用具必須進行定期耐壓試驗,試驗項目、周期、標準見附錄Ⅱ。
382. 安全用具如何檢查及有哪些要求?
答:安全用具使用前應進行一般檢查,要求如下。
(1)用充氣法對絕緣手套進行檢查,應不漏氣,外表清潔完好。同時,要注意高、低壓絕緣手套不能混用。
(2)對絕緣靴、絕緣拉桿、驗電器等進行外觀檢查,應清潔無破損。
(3)禁止使用低壓絕緣鞋(電工鞋)代替高壓絕緣靴。
(4)對聲光驗電器應進行模擬試驗,檢查聲光顯示正常,設備電路完好。
(5)所有安全用具均應在有效試驗期之內。
383. 驗電時有哪些要求及注意事項?
答 驗電操作:①要態度認真,克服可有可無的思想,避免因走過場而流于形式;②要掌握正確的判斷方法和要領。例如,某發電廠10kV線路停電后驗電,驗電器亮,監護人判斷線路上仍帶電,操作人認為是靜電。發生疑問后停止操作,報告調度,經檢查證實是用戶變電所“漏”拉了一組隔離開關,向發電廠反送電。由于及時進行了糾正,避免了帶電掛地線的事故。另一發電廠,用絕緣拉桿在一條35kV雙電源線路上驗電。該線路本側斷路器及隔離開關已拉開,但線路對端變電所的斷路器尚未拉開,故線路上有電。用絕緣拉桿驗電時,已經聽到“吱吱”的放電聲,操作人員竟錯把有電當靜電,繼續操作合上線路側的接地刀閘,引起三相短路。通過以上兩例說明,驗電操作是一項要求高、很重要的工作,切不可疏忽大意。
(1)驗電的要求。
1)高壓驗電,操作人必須戴絕緣手套。
2)驗電時,必須使用試驗合格、在有效期內、符合該系統電壓等級的驗電器。特別要禁止與不符合系統電壓等級的驗電器混用。因為,在低壓系統使用電壓等級高的驗電器,有電也可能驗不出來;反之,操作人員安全得不到保證。
3)雨天室外驗電,禁止使用普通(不防水)的驗電器或絕緣拉桿,以免受潮閃絡或沿面放電,引起人身事故。
4)先在有電的設備上檢查驗電器,應確證良好。
5)在停電設備的兩側(如斷路器的兩側、變壓器的高低壓側等)以及需要短路接地的部位,分相進行驗電。
(2)驗電的方法。
1)試驗驗電器,不必直接接觸帶電導體。通常驗電器清晰發光電壓不大于額定電壓的25%。因此,完好的驗電器只要靠近帶電體(6、10、35kV系統,分別約為150、250、500mm),就會發光(或有聲光報警)。
2)用絕緣拉桿驗電要防止勾住或頂著導體。室外設備架構高,用絕緣拉桿驗電,只能根據無火花及放電聲判斷設備是否帶電,不直觀,難度大。白天,火花看不清,主要靠聽放電聲。變電所背景噪聲很大,思想稍不集中,極易作出錯誤判斷。因此,操作方法很重要。驗電時如絕緣拉桿勾住或頂著導體,即使有電也不會有火花和放電聲。因為實接不具備放電間隙正確的方法是絕緣拉桿與導體應保持虛接或在導體表面來回蹭,如設備有電,通過放電間隙就會產生火花和放電聲。
(3)正確掌握區分有無電壓是驗電的關鍵。可參考以下方法進行判斷。
1)有電。因工作電壓的電場強度強:①驗電器靠近導體一定距離,就發光(或有聲光報警),顯示設備有工作電壓;爾后,驗電器離帶電體愈近,亮度(或聲音)就愈強。操作人細心觀察、掌握這一點對判斷設備是否帶電非常重要。②用絕緣拉桿驗電,有“吱吱”放電聲。 2)靜電。對地電位不高,電場強度微弱,驗電時驗電器不亮。與導體接觸后,有時才發光;但隨著導體上靜電荷通過驗電器→人體→大地放電,驗電器亮度由強變弱,后熄滅。停電后在高壓長電纜上驗電時,就會遇到這種現象。
3)感應電。與靜電差不多,電位較低,一般情況驗電時驗電器不亮。
4)在低壓回路驗電,如驗電筆亮,可借助萬用表來區別是哪種性質的電壓。將萬用表的電壓檔放在不同量程上,測得的對地電壓為同一數值,可能是工作電壓;量程越大(內阻越高),測得的電壓越高,可能是靜電或感應電壓。
384. 對地線在技術上有哪些要求?
答 地線是電氣檢修人員的安全線及生命線。掛地線是防止突然來電、免遭感應電壓傷害、保護人身安全的可靠措施。因此,要求地線本身:①要符合技術標準;②要質量可靠;③要使用安全。
對地線在技術上的要求。
原水利電力部頒布的SD332-89《攜帶型短路接地線技術標準》,對地線的技術要求做了全面規定,主要要點是:
1)地線應能承受設計規定的故障電流(銘牌值),而不致對工作人員造成電氣、機械、化學和熱的危害,其質量和使用,均安全可靠。
2)地線的截面選擇應按所在電力系統實際大短路容量來決定。
3)地線銘牌上的額定時間與實際短路持續時間不相等時,地線的允許電流應折算。
4)地線在經受短路后,應根據短路電流大小和外觀檢查,判斷是否還能繼續使用;一般情況下,因導線過熱、絕緣護套熔化,安全可靠難以保證,應更換新地線。
385. 地線在使用及管理上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地線在使用管理上應注意的問題。
1)應使用符合地線技術標準的合格地線,嚴禁使用自制地線。
2)地線應編號使用,存放在固定地點。
3)防止漏拆、漏掛地線。地線在現場的實際位置應與“電氣模擬圖”一致,交接班應進行核對。拆、掛地線均應由值班人員進行,做好記錄并登記。
4)地線每半年應檢查一次,發現缺陷及時修理。無法修理的地線應更換新的。
5)全廠(所)應保留一定數量的備用地線,以供替換。
386. 停電設備上的感應電壓有多高?拆、掛地線時有哪些要求及注意事項?
答 拆、掛地線時,要求按照《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的規定進行操作,并注意防止帶電掛地線,以避免燒傷、高空跌落摔傷、感應電壓電傷等人身事故的發生。前兩類事故,原因明顯易于理解。后一類事故不為人們所重視,有的人說:“閘都拉了,哪還有電!"。因此,拆掛地線時,感應電壓傷人或電死人的事時有發生。下面有必要著重介紹一下感應電壓的情況。(1)停電設備上的感應電壓。感應電壓包括靜電感應電壓及電磁感應電壓兩部分。靜電感應電壓在感應電壓中起主導和決定作用。
1)靜電感應電壓。處在運行設備電場中的停電設備,由于靜電耦合,三相分布電容不平衡,在停電設備上產生的對地零序電壓即為靜電感應電壓。運行的高壓及超高壓系統對檢修停電設備普遍存在著靜電感應,特別是檢修系統與運行系統相互平行、交叉、跨越時,尤其嚴重。
2)電磁感應電壓。處在運行設備磁場中的停電設備,由于電磁耦合三相互感不平衡,在停電設備上感應的對地零序電壓,稱為電磁感應電壓。
3)停電設備上總的感應電壓。在運行設備電磁場作用下,停電設備對地具有的總電位為+。考慮單一回路間的電磁耦合,可以來計算感應電壓。在變電所,電磁耦合的實際情況很復雜:出線多,回路集中;設備交錯布置(或上下層布置),環境復雜;不同運行回路的電磁耦合情況,相互影響并交織重疊,很難估計。總之,相互影響的各種因素在計算感應電壓時,一一考慮是非常困難的,也是做不到的。
4)感應電壓的實測。了解本單位設備上的感應電壓,簡單的辦法是通過現場實測。實測時,先將設備停電,并使用高內阻的靜電電壓表。由于現場條件(設備布置、負荷電流、絕緣狀況、氣候條件)不同,各單位同一電壓等級的設備,測得的感應電壓分布規律大致相似,而數值可能不相等,是正常的。總之,停電設備上的感應電壓決不可忽視,特別是雙回線上的感應電壓更不可低估。通過人身的電流按不大于5mA考慮,人體表面電阻一般取800~2000Ω,人能承受的電壓約為4~10V左右。因此,不采取安全措施,直接接觸已停電的高壓設備,感應電壓對操作人員是非常危險的。
(2)停電設備上拆、掛地線的要求。
1)必須驗電,防止帶電掛地線。驗明設備無電后,立即將停電設備接地并三相短路。操作時,先裝接地線的接地端,后裝導體端與設備相連(由近到遠)。
2)拆、掛接地線,操作人員必須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以免受感應電壓的傷害。合格的高壓絕緣手套和絕緣靴,分別可耐壓8kV及15kV,對保證人身安全是有效的。
3)條件允許時,應盡量使用裝有絕緣手柄的接地線,或以安裝接地刀閘代替接地線,盡量減少操作人員與一次系統直接接觸的機會,以防止操作人員觸電。
4)拆、掛地線的部位如裝有接地刀閘,應先合入,待拆、掛地線的操作完畢再拉開,以保證操作人員的自身安全。例如,某發電廠沒有按照這個要求辦,就發生了人身事故。當時,要拆停電的110kV雙回線111線路側地線,操作票上已寫了“合111線路側接地刀閘111-72”,但操作人員嫌麻煩,實際操作未執行。在未戴絕緣手套、無任何保安措施的情況下拆線路側的地線,數千伏的感應電壓電傷操作人的手、腳,并從隔離開關111-2架構上摔下,造成顱骨破裂死亡的人身事故。通過這個例子,說明操作人員執行規章制度、進行自我保護多么重要;違反操作規程多么危險。
5)使用的地線必須是合格的地線,嚴禁將地線纏繞在設備上,也不允許把短地線接成長地線,臨時湊合使用。
6)不允許用三組單相接地線代替一組三相短路接地線。粗看起來兩者無甚差別,實際上有本質的不同。如圖1-4(a)所示,裝有一組三相短路接地線,當突然來電時,即發生對稱三相
金屬性短路,N點既是地線短路的中性點,也是電氣的零電位點,接地電阻R中無電流。此時,檢修設備的對地電位UE=IkRs,取Ik=17.57kA(相當110kV系統短路容量3500MVA),實測接地線銅線電阻Rs=1000~3000mΩ,UE=18~53V,遠低于允許的接觸電壓。因此,三相短路接地線對檢修人員的人身安全起到了保護作用。如圖1—4(b)所示,用三組單相的接地線代替一組三相短路接地線,當突然來電時,即發生三相對稱短路,電氣零電位點移至大地上。此時,檢修設備的對地電位U′E=Ik(R+Rs),取接地電阻R=0.5Ω,U′E=8785V,遠遠高于允許的接觸電壓。對檢修人員的生命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故不可用三組單相接地線代替一組三相短路接地線。單相接地線可用于重復接地。
7)地線的接地端必須接在接地網的接頭上。實測證明,良好的接地可將停電設備上的電位降至1~2V。有的操作人員圖省事,將地線的接地端連在設備架構上或斷路器、隔離開關的傳動桿上,這是不允許的。
(3)拆、掛地線應注意的事項。
1)已掛地線應與帶電設備保持安全距離。
2)所掛地線與檢修設備及工作人員不要靠得太近,更不要直接接觸。因為:①一旦突然來電短路,地線導體溫度必將驟然升高,甚至可達730℃以上,地線太近可能燙傷工作人員;②萬一地線熔斷,則電弧、發熱、電動力的作用,對人身更加危險。
3)地線已拆除的設備應視為帶電設備,不得再用手去觸摸。
387. 防止誤操作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答:防止誤操作的基本措施。
1)抓“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貫徹安全生產責任制。電力生產的“安全第一”就是“質量第一”,安全發供電是確保國民經濟生產發展的基礎,是滿足人民生活穩定的保證。因此,要不斷提高值班人員的安全認識及責任心,防止誤操作,確保發供電的安全,為用戶服務。
2)抓保證安全的基礎工作。貫徹規章制度、對發供電及用戶的倒閘操作實行嚴格管理、進行遵守勞動紀律的教育等,都是保證安全的基礎工作,要長期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抓出實效。3)抓技術培訓,提高值班人員的素質,達到“三熟三能”的要求。三熟指:①熟悉設備、系統和基本原理;②熟悉操作和事故處理;③熟悉本崗位的規程和制度。三能指:①能正確地進行操作和分析運行狀況;②能及時地發現故障及排除故障;③能掌握一般的維修技能。
4)加強運行管理,不斷完善有關規章制度,保證做到正確、具體、符合實際,避免在技術指導上出錯誤。發生事故要按“三不放過”〖ZW(Y〗三不放過是指:①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②事故責任者和應受教育者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③沒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過。分析原因,采取對策。
5)抓防誤操作技術措施的落實,并要求與新建工程做到三同時:與主設備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功能上努力做到五防:①防帶負荷拉合隔離開關;②防誤拉合斷路器;③防帶電掛地線;④防帶地線合閘;⑤防誤入帶電間隔。為操作安全提供客觀的保障。
388. 倒閘操作中應重點防止哪些誤操作事故?
答 :50%以上的電氣誤操作事故發生在10kV及以下系統;另外以下五種誤操作,約占電氣誤操作事故的80%以上,其性質惡劣,后果嚴重,是我們日常防止誤操作的重點。
(1)誤拉、誤合斷路器或隔離開關。
(2)帶負荷拉合隔離開關。
(3)帶電掛地線或帶電合接地刀閘。
(4)帶地線合閘。
(5)非同期并列。
除以上5點外,防止操作人員高空墜落、誤入帶電間隔、誤登帶電架構、避免人身觸電,也是倒閘操作中須注意的重點。
389. 防止誤拉、誤合斷路器及隔離開關的措施有哪些?
答 不少誤操作事故都直接或間接與誤拉、誤合斷路器或隔離開關有關。防止誤操作的具體措施是:
(1)倒閘操作發令、接令或聯系操作,要正確、清楚,并堅持重復命令,有條件的要錄音。
(2)操作前進行三對照,操作中堅持三禁止,操作后堅持復查。整個操作要貫徹五不干。
1)三對照:①對照操作任務、運行方式,由操作人填寫操作票;②對照“電氣模擬圖”審查操作票并預演;③對照設備編號無誤后再操作。
2)三禁止:①禁止操作人、監護人一齊動手操作,失去監護;②禁止有疑問盲目操作;③禁止邊操作、邊做與其無關的工作(或聊天),分散精力。
3)五不干:①操作任務不清不干;②應有操作票而無操作票時不干;③操作票不合格不干;④應有監護而無監護人不干;⑤設備編號不清不干。
(3)預定的重大操作或運行方式將發生特殊的變化,電氣運行專責工程師(技術員)應提前制訂“臨時措施”,對倒閘操作工作進行指導,做出全面安排,提出相應要求及注意事項、事故預想等,使值班人員操作時心中有數。
(4)通過平時技術培訓(考問講解,事故演習),使值班人員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并領會規程條文的精神實質。
(5)認真吸取事故教訓。對編號,造成誤拉運行中的備用母線電壓互感器隔離開關,致使110kV全部線路的阻抗保護失去電壓誤動跳閘,全所停電。
390. 防止帶負荷拉合隔離開關有哪些措施?
答 帶負荷拉合隔離開關是常見的誤操作事故。自1980年防誤操作閉鎖裝置普遍應用之后,這種事故有所下降,但并未杜絕。不少單位仍時有發生,后果仍然嚴重。
(1)帶負荷拉合隔離開關的事故原因。通過對事故發生的分析總結,其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1)拉合回路時,回路負荷電流,超過了隔離開關開斷小電流的允許值。
2)拉合環路時,環路電流及斷口電壓差超過了容許限度。
3)人為誤操作。如走錯間隔拉錯隔離開關,或斷路器未拉開就拉合隔離開關等。
(2)隔離開關開斷能力的分析。電路操作時,電流超過0.5A,或切斷電壓高于30V,都會產生電弧。電弧長度與極間電壓成正比。只要隔離開關在允許操作范圍內進行操作(見本書第997題),雖產生電弧均可自然熄滅,也不會引起短路,即隔離開關具有開斷一定小電流的能力。但這種開斷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主要是由于隔離開關沒有特殊的滅弧裝置。當被開斷的電壓及電流超過允許的范圍,隔離開關觸頭產生的電弧就不能熄滅,電路也拉不開,并發生弧光短路,即造成所謂帶負荷拉隔離開關的事故。
(3)隔離開關的實際開斷能力。
1)隔離開關開斷小電流的能力。隔離開關安全開斷小電流的能力,與開斷電路的參數,操作時的環境(風向,風力),隔離開關的型式、結構、相間距離、安裝方式、操作速度等因素有
關。1980年電力工業部頒布的《電力工業技術管理法規(試行)》中規定,全電壓下允許用隔離開關拉合2A的空載變壓器勵磁電流(感性電流)及5A無負荷線路的充電電流(容性電流);根據《電機工程手冊第5冊》(電機工程手冊編委會,機械工業出版社,1982年)規定,隔離開關開斷小電流的能力:操作感性電路,10kV及以下系統為2~4A(L2小的隔離開關應取小值);10kV以上為2A。操作容性電路,35kV及以下系統為2A;35kV以上系統為0.5~1A。
2)隔離開關開斷環路的能力。有關規定:拉合環路,限于10kV及以下系統,且應在環路的均衡電流不超過70A的情況下進行。另外,環路操作也可按照“等弧長”原則來確定。所謂“等弧長”原則,是指:把隔離開關在全電壓下允許開斷的小電流值IG所產生的弧長定為允許弧長LG;在同一電壓系統中該隔離開關拉合的環流電流為I,所產生的弧長為L,當L≤LG,所求出的電壓差即為允許電壓差ΔUG。只要環路開斷后的實際電壓差ΔU≤ΔUG,環路操作不但是允許的,而且也是安全的。如果預測環路斷開點的實際電壓差ΔU<ΔUG,則允許隔離開關進行環路操作。否則,必須將ΔU降低到允許值后才能操作。降低ΔU的方法有:①降低環路電流I,以降低壓降。②采取各種手段進行均壓(降低電壓差及相角差):調整變壓器分接頭;合母聯斷路器及分段斷路器;調整發電機、調相機的無功功率,改變電壓,使其相等。③降低環路內的阻抗。應盡量避免經系統電磁網拉合環路。
(4)防止帶負荷拉合隔離開關的具體措施。
1)按照隔離開關允許的使用范圍及條件進行操作。拉合負荷電路時,嚴格控制電流值,確保在全電壓下開斷的小電流值在允許值之內。
2)拉合規程規定之外的環路,必須謹慎,要有相應的技術措施。①操作前應經過計算或試驗,使ΔU<ΔUG,操作方案經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執行。②選擇有利的操作方式,盡量使用室外隔離開關進行操作(L2大)。③設備、環境、人身安全應符合要求:隔離開關好有引弧角,且禁止使用慢分合的隔離開關拉合環路;隔離開關與周圍建筑物保持安全距離(應不小于L2),主導電部分上方不得有建筑物,以防飛弧引起接地短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宜盡可能遠方操作。如手動操作,就地要有保證人身安全的防護措施。
④拉合環路電流,應與對應的允許斷口電壓差相配合。環路電流太大時,不得進行環路操作。3)加強操作監護,對號檢查,防止走錯間隔、動錯設備、錯誤合拉隔離開關。同時,對隔離開關普遍加裝防誤操作閉鎖裝置。
4)拉合隔離開關前,現場檢查斷路器,必須在斷開位置。隔離開關經操作后,操作機構的定位銷一定要銷好,防止因機構滑脫接通或斷開負荷電路。
5)倒母線及拉合母線隔離開關,屬于等電位操作,ΔU=0,故必須保證母聯斷路器合入,同時取下該斷路器的控制熔斷器,以防止跳閘。
6)隔離開關檢修時,與其相鄰運行的隔離開關機構應鎖住,以防止誤拉合。
7)手車斷路器的機械閉鎖必須可靠,檢修后應實際操作進行驗收,以防止將手車帶負荷拉出或推入間隔,引起短路。
(5)認真吸取事故教訓。通過吸取事故教訓,防止類似事故再發生。
391. 防止帶電掛地線(帶電合接地刀閘)有哪些措施?
答: 帶電掛地線(帶電合接地刀閘),除引起接地短路,損壞設備停電外,因電弧溫度很高(表面達3000~4000℃,中心約10000℃),往往燒傷操作人員,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終身殘廢或死亡。因此,帶電掛地線必須禁止。防止事故的具體措施是:
(1)斷路器、隔離開關拉閘后,必須檢查實際位置是否拉開,以免回路電源未切斷。
(2)堅持驗電,及時發現帶電回路,查明原因。
(3)正確判斷正常帶電與感應電的區別,防止誤把帶電當靜電。
(4)隔離開關拉開后,若一側帶電,一側不帶電,應防止將有電一側的接地刀閘合入,造成短路。當隔離開關兩側均裝有接地刀閘時,一旦隔離開關拉開,接地刀閘與主刀閘之間的機械閉鎖即失去作用,此時任意一側接地刀閘都可以自由合入。若疏忽大意,必將釀成事故。現場操作中經常會碰到隔離開關拉開后,一側帶電,一側不帶電的情況。例如,圖1-12(a)為母線電壓互感器TV停電,隔離開關QS拉開后,A側(母線)帶電,B側不帶電;圖1-12(b)為QF2停電,QS拉開后,A側(變壓器)帶電,B側不帶電;圖112(c)為旁路斷路器QP帶線路L,QS拉開后,A側(線路)帶電,B側不帶電。上述情況中,應合的是B側不帶電的接地刀閘QE2,決不允許把A側帶電的QE1合入。而QS、QE1、QE2三組接地刀閘傳動機構有時是組裝在一起的,極易弄錯。為此,在合QE2前,應先將傳動機構輕輕活動一下(但不真合),檢查確為已停電的B側接地刀閘在動,再使勁合上。
(5)普遍安裝帶電顯示器,并閉鎖接地刀閘,有電時不允許接地刀閘合入。
(6)認真吸取事故教訓。通過吸取事故教訓,防止類似事故再發生。
392. 防止帶地線合閘有哪些措施?
答: 防止帶地線合閘事故與日常技術管理和遵章守紀密切相關,具體執行以下措施。
(1)加強地線的管理。按編號使用地線;拆、掛地線要做記錄并登記。
(2)防止在設備系統上遺留地線。
1)拆、掛地線或拉合接地刀閘,要在“電氣模擬圖”上做好標記,并與現場的實際位置相符。交接班檢查設備時,同時要查對現場地線的位置、數量是否正確,與“電氣模擬圖”是否一致。
2)禁止任何人不經值班人員同意,在設備系統上私自拆、掛地線,挪動地線的位置,或增加地線的數量。
3)設備第一次送電或檢修后送電,值班人員應到現場進行檢查,掌握地線的實際情況;調度人員下令送電前,事先應與發電廠、變電所、用戶的值班人員核對地線,防止漏拆接地線。
(3)對于一經操作可能向檢修地點送電的隔離開關,其操作機構要鎖住,并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防止誤操作。
(4)正常倒母線,嚴禁將檢修設備的母線隔離開關誤合入。事故倒母線,要按照“先拉后合”的原則操作,即先將故障母線上的母線隔離開關拉開,然后再將運行母線上的母線隔離開關合入,嚴禁將兩母線的母線隔離開關同時合入并列,使運行的母線再短路。
(5)設備檢修后的注意事項:
1)檢修后的隔離開關應保持在斷開位置,以免接通檢修回路的地線,送電時引起人為短路。
2)防止工具、儀器、梯子等物件遺留在設備上,送電后引起接地或短路。
3)送電前,堅持搖測設備絕緣電阻。萬一遺留地線,通過搖絕緣可以發現。
(6)認真吸取事故教訓。通過吸取事故教訓,防止類似的事故再發生。
393. 防止非同期并列有哪些措施?
答 :非同期并列事故,一般發生的主要原因是:①一次系統不符合并列條件,誤合閘。②同期用的電壓互感器或同期裝置電壓回路,接線錯誤,沒有定相。③人員誤操作,誤并列。非同期并列,不但危及發電機、變壓器,還嚴重影響電網及供電系統,造成振蕩和甩負荷。就電氣設備本身而言,非同期并列的危害甚至超過短路故障。防止非同期并列的具體措施是:
(1)設備變更時要堅持定相。發電機、變壓器、電壓互感器、線路新投入(大修后投入),或一次回路有改變、接線有更動,并列前均應定相。
(2)防止并列時人為發生誤操作。
1)值班人員應熟知全廠(所)的同期回路及同期點。
2)在同一時間里不允許投入兩個同期電源開關,以免在同期回路發生非同期并列。
3)手動同期并列時,要經過同期繼電器閉鎖,在允許相位差合閘。嚴禁將同期短接開關合入,失去閉鎖,在任意相位差合閘。
4)工作廠用變壓器、備用廠用變壓器,分別接自不同頻率的電源系統時,不準直接并列。此時,倒換變壓器要采取“拉聯”的辦法,即手動拉開工作廠用變壓器的電源斷路器,使備用廠用變壓器的斷路器聯動入。
5)電網電源聯絡線跳閘,未經檢查同期或調度下令許可,嚴禁強送或合環。
(3)保證同期回路接線正確、同期裝置動作良好。
1)同期(電壓)回路接線如有變更,應通過定相試驗檢查無誤、正確可靠,同期裝置方可使用。
2)同期裝置的閉鎖角不可整定過大。
3)自動(半自動)準同期裝置,應通過假同期試驗、錄波檢查特性(導前時間、頻差Δf、壓差ΔU)正常,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4)采用自動準同期裝置并列時,同時也可將手動同期裝置投入。通過同期表的運轉,來監視自動準同期裝置的工作情況。特別注意觀察是否在同期表的同期點并列合閘。
(4)斷路器的同期回路或合閘回路有工作時,對應一次回路的隔離開關應拉開,以防斷路器誤合入、誤并列。
(5)認真吸取事故教訓。通過吸取教訓,防止類似事故再發生。
394. 倒閘操作中值班人員應怎樣對待電氣閉鎖裝置?
答: 倒閘操作中,發現電氣閉鎖裝置動作,首先應停止操作,冷靜分析,并報告值班負責人,要禁止盲目解鎖繼續操作。此時應進行下列檢查:
(1)操作人員是否走錯間隔,操作的設備是否有誤,有無誤操作。
(2)檢查設備狀況是否正常。
1)檢查斷路器狀態是否正常,該拉的是否已斷開。
2)檢查接地刀閘是否拉開,接地線是否拆除。
3)要接地的部位是否帶有工作電壓,帶電顯示裝置是否動作,是否閉鎖了接地刀閘。
(3)檢查操作票的操作步驟與運行方式、設備狀況是否相符。
(4)電氣閉鎖裝置的電源、熔斷器、二次回路是否正常。
經檢查確因電氣閉鎖裝置本身有缺陷,需要解鎖操作,應經值班負責人的同意。
395. 值班人員處理事故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答: 值班人員處理事故的主要任務是:
(1)盡速限制事故的發展,消除事故的根源并解除對人身和設備安全的危險,必要時將設備停電、機組停運。
(2)盡力設法保證廠用電源,必要時按現場運行規程的規定執行“緊急情況下保證廠用電措施”。
(3)堅持正常設備的運行。在可能的條件下,在未直接受到事故牽連和損害的機組上增加負荷,以保持全廠出力不變,使電網電壓、頻率正常;調整系統潮流或限制用戶,消除設備過負荷。
(4)根據表計、繼電保護自動裝置的動作及信號顯示,作全面分析,判斷事故的性質和范圍。(5)迅速進行檢查和試驗,查明故障點并進行隔離,及時恢復停運的設備,盡快對用戶恢復供電(供熱)。
(6)做好安全措施,通知檢修人員對故障設備進行處理或搶修。值班人員在事故處理的整個過程中要加強聯系,操作要做到“穩、準、快”,服從命令聽指揮。
396. 什么叫做電氣設備的額定電壓?它們是怎樣定義的?
答:電氣設備是在電力系統中對發電機、變壓器、電力線路、斷路器等設備的統稱。電氣設備的額定電壓是電器產品重要的技術數據之一。特別是高壓電氣設備的長期連續工作電壓,是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考慮經濟技術的合理性以及機電制造工業水平等因素,按照長期正常工作時產生大經濟效果所規定的系列等級電壓,主要分以下幾種。
(1)電力網及用電設備的額定電壓。發電機和電力網在運行中供電給用電設備,由于輸電線路具有電壓損失,因此,線路首端電壓將高于其末端的電壓,沿線路各處分布的負荷將感受到不同的電壓。因為用電設備的額定電壓不可能按照變化的線路電壓制造,而必須按照標準規定進行標準化生產。所以,它只能力求接近于實際工作電壓。通常,將輸電線路、首端電壓和末端電壓的算術平均值定義為電力網的額定電壓,也即作為該電力網上連接的所有用電設備的額定電壓。
(2)發電機的額定電壓。由于電力網存在電壓損失,用電設備的工作電壓也存在著與自身特性有關的偏移,它們允許的偏移范圍一般不超出±5%,即電力網首端母線上的電壓比額定電壓高5%。因此,發電機的額定電壓應等于母線電壓,應比電力網的額定電壓高出5%,以滿足系統電壓質量的要求。
(3)變壓器的額定電壓。變壓器的額定電壓應與發電機和電力網的額定電壓定義法則相適應。由于我國制造的變壓器二次額定電壓都是指空載狀態而言的,滿負荷運行時,該繞組本身電壓損失約為5%。這樣的話,對于各壓變壓器,一次低壓側額定電壓等于發電機的額定電壓,二次高壓側的額定電壓,應比電力網的額定電壓高10%。這樣,在帶額定負荷運行時,才能保證線路首端(母線)電壓比電力網額定電壓約高5%。對于降壓變壓器來說,一次高壓側額定電壓等于電力網的額定電壓;對于二次低壓側,當其電壓等級較低時額定電壓比電力網額定電壓高5%,當其電壓等級較高時額定電壓比電力網的額定電壓則應高
10%。
397. 安全工作對電氣值班人員的要求是什么?
答:值班人員在崗位值班期間是生產運行的直接責任人,負責對所轄設備進行控制、操作、監視、測量、維護、處理事故等工作。熟悉設備是運行實踐本身的必然要求。作為值班負責人或單獨值班員,要勝任工作,保證生產運行安全,必須具有過硬的業務素質和良好的技術功底。要達到這些要求,則都離不開努力鉆研業務,在長年累月的生產實踐中進行鍛煉,并且不間斷地總結運行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以進一步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正確、迅速地處理那些意想不到的故障和事故,提高安全運行水平。
398. 電氣值班工作中,若有必要移越遮欄工作時應怎么辦?有哪些注意事項
答:電氣值班工作中確實存在著一些需要打開帶電設備網門或移開遮欄才能進行詳細察看或工作的情況。對此,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作為特殊情況對待。打開網門移開遮欄前,應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得到值長或值班負責人同意,擬定具體的實施步驟。
(2)必須有監護人在場。進行工作,必須拆散措助和使用合格的絕緣安全用具。
(3)若要越過網門或遮欄,首先應按照表3設備不停電時的電氣安全距離的規定,留足工作人員活動范圍與帶電設備之間的安全距離,并采取其它必要的措施。之后,才能進行工作。需要指出:①移越遮欄的工作是指設備正常運行時的情況,運行設備出現異常或故障時應嚴格禁止。②移越遮欄所要進行的工作應是在運行人員維護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并應符合現場運行規程中的有關規定。③移越遮欄的工作雖屬特殊,仍應嚴格把握尺度,嚴格審查其是否非常必要,盡量少冒風險。
399. 《安規》中表1-1所指不停電的安全距離是安全的嗎?
答:設備不停電時的安全距離,按照設備相應的等級電壓,考慮了運行中可能出現的高內外過電壓值,并留出很高比例的安全裕度,反復多次經過科學試驗和長期實踐論證才確定的。多年的電力生產實踐已證明,《安規》中表1-1是安全距離。為了便于學習和記憶,現列出設備不停電時的安全距離,如表2-1所示。
表2-1 設備不停電時的安全距離表
電壓等級(kV) |
10及以下(13.8) |
20~35 |
44 |
60~110 |
154 |
220 |
330 |
500 |
安全距離(m) |
0.70 |
1.00 |
1.20 |
1.50 |
2.00 |
3.00 |
4.00 |
5.00 |
400. 在特殊天氣情況下,電氣運行人員應注意做好哪些工作?
答:特殊天氣氣候異常時,往往也是設備異常和故障的多發時節。電氣值班人員在崗位上工作,應注意作好以下幾點。
(1)適時地對電氣設備進行特殊巡視檢查,掌握和監護好運行設備存在的缺陷,弄明白缺陷發展的內部條件及與自然氣候的聯系。對新發現的缺陷,應當做出正確的分析,對重要和緊急的一類缺陷,應立即報告當值調度員和有關領導,加強監視。同時,積極開展與其有關的事故預想,按規定進行必要的檢查試驗,采取限制缺陷發展的措施,做好記錄。
(2)出現大風天氣,對電氣設備引線、連接線、母線馳度大的地方,應注意觀察其擺動情況,防止距離不夠放電,對設備區內易被風吹起的雜物應予清除,防止吹落在設備帶電部或搭掛在導線上。對于線路斷路器,特別是針對架設質量不高,跳閘較多的線路的斷路器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想,根據現場情況做好檢查和試驗。以便一旦出現故障時,準確、迅速地予以查處。
(3)在雷雨天氣進行崗位值班時,應從思想上做好處理應急事故的精神準備,做好防止過電壓保護裝置異常而引起的事故處理的預想。對安全檢查、巡視用的裝備器具提前備好。嚴肅值班紀律,認真監盤。雷雨過后,檢查設備瓷套管、絕緣子有無破損裂紋、閃絡放電痕跡,各避雷器運行是否正常、絕緣是否完好,引線、連接線是否燒傷、斷股,重點檢查臟污設備絕緣,抄錄雷電記錄器動作次數。
(4)天氣落雪時,是觀察負荷設備接頭、連接處有無發熱的好機會。值班人員應結合具體運行狀況對設備進行仔細巡視。發現冰棱柱等缺陷時,按現場運行規定制訂方案,進行消除或上報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出現雨霧天氣時,重點監察絕緣存在缺陷和薄弱環節的設備,如油污的斷路器套管、電壓互感器、瓷質有損傷的設備絕緣的運行情況。根據需要采取超前管理措施,保證設備安全連續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