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境貧寒的農村大學生從大二開始勤工儉學,做過公司的銷售及英語、語文、數學家教……月收入高超過1萬元,3年時間賺了8萬元。不但負責上大三的弟弟全部的費用,還拿出2萬元資助同學在重慶創業。今年,他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跨專業考上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行政法學公費研究生。
昨日,記者在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的寢室,見到從四川外語學院(現為西南外國語大學)考進的研究生新生鄧永發。
出身貧寒立志堅
鄧永發的家在湖南邵陽縣酈家鎮洞田鋪村,這是一個偏遠貧困的小山村,父母為了供養五個孩子上學,遠到浙江紹興打工。
他在五兄妹中排行老四。小時候,小鄧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讀書做一個有用的人。
2005年,小鄧考取了四川外語學院。 除了大一的學費,鄧永發再沒伸手找家里要過一分錢。從大二開始,他加入了做兼職的隊伍。“做家教是掙錢的方法。”小鄧笑著說。大二那年暑假他每天要給5個學生做家教,一個多月掙了10000多元。
但是一對一做家教太累,時間付出太多,很影響學習,怎么辦呢? 有了豐富的家教經驗,他漸漸贏得了口碑,很多人找上門來。
小鄧就干脆在假期辦起了小培訓班,收入頗豐。在學校上課期間,他發現收集畢業生用過的學習資料,再轉手賣給新入學的學弟學妹也是生財之道,于是,他在放學后就在學校里面擺起了地攤。
努力拼搏創奇跡
到了后來,兼職對他而言,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了解社會的窗口了。
“到外面兼職一定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小鄧說。
銷售時經常遇到別人的白眼,小鄧總是笑臉相迎。有一次,他剛走到客戶的辦公室門口,就被客戶往外推了一把,“總是來,煩不煩啊?”一個趔趄,他差點摔倒,心里的委屈可想而知。
小鄧真想轉身離去,但是一咬牙,他又換上了笑臉:“占用了您寶貴的時間,對不起,但我不是推銷,而是希望給您提供優質的服務。……”在磨練中,他的業務能力和心理素質不斷提高,終于獲得了成功,當年創造了一個奇跡:一名兼職者打敗了所有正式員工,成為了銷售冠軍。
因為工作努力,吃苦耐勞,他總能得到雇主的賞識與認可,三年時間,他攢下8萬元。
統籌安排抓平衡
兼職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不能因為掙錢而放棄了學業,這一直是鄧永發的一個堅定不移的原則。上大學后,小鄧就定下了長遠的目標和計劃,大二開始立志考研。大四那年面臨著專業考試、跨專業考研和掙錢的三重壓力,他堅持邊學習邊掙錢。但如果兩者有沖突,哪怕掙再多的錢他也不會去。 那他是怎么找到兩者的平衡點,同時兼顧呢?
方法一:利用零星時間
大三的時候, 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考上法學碩士研究生。周一到周五,不論吃飯還是走路,他都在抓緊時間看書。“時間真的就像海綿里的水,是擠出來的。”他還把英語單詞寫成了小紙條,放在口袋里,在等車的時候背一兩個。
晚上睡覺前,他也規定自己必須看半小時的書。長期堅持下去,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繁忙的兼職中,他多次獲獎:2007-2008年連續兩學期獲獎學金,2007-2008年“光彩甚林獎學金”,2007-2008學年院級“科學技術創新先進個人”……
方法二:重點突破
每年到了要考試的時候,他都會將家教推掉幾個,全力以赴學習。 為了考研,他頭發白了大半,視力也由原來的100度迅速下降到600度。臨考前一個月的沖刺他經常晚上熬夜看書,因為晚上注意力集中,晚的一次是到第二天早上8點,實在看累了受不了才睡覺。
方法三:合理安排,智慧兼職
為了不影響正常學習,小鄧給自己定了幾條規定:周末才兼職,快考試了就推掉一些工作,假期就嘗試到大公司實習鍛煉……合理的安排,讓他游刃有余。同時,他注重不斷提高兼職的含金量。從初的跑場做家教,到現在和同學一起合作發展教育機構,小鄧笑著說自己兼職的智慧含量越來越高,朝“老板”級別發展。這樣,兼職需要的時間和精力就節省多了,用在學習上的精力就會更充裕。
“兼職之路很辛苦。但是從中我不僅僅獲得了經濟收入,解決了自己的實際困難,而且鍛煉了能力,獲得了寶貴的社會經驗。但是一定要合理安排,統籌兼顧,畢竟學業是重要的,它關系著一生的長遠發展。”樸實的小鄧說。
專家評點
原省社科院院長鄧劍秋認為,在校大學生到外兼職可以得到一定的經濟收入,增加工作經驗,了解社會,學到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但是很容易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鄧永發同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借鑒的榜樣。他的“兩點論”(邊學習邊掙錢)和“重點論”(把學習放在重心)很好解決了兼職和學習的矛盾。兼職時,時間的安排和自身的控制力是關鍵,自己的角色轉變要迅速,該什么時候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鄧院長寄語大學生:兼職很好,但要合理安排,從自己實際出發。希望每個大學生選擇兼職之前,考慮清楚兼職的工作性質及自己在高校學習的出發點。讓自己的大學生活充實而富有效率。記者 商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