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晚報報道 11月24日,乳山一中高三貧困學生林玉龍,突然收到一位陌生“姐姐”寄來的特殊禮物:一封信和1000元錢。“我們年輕,經歷挫折是我們以后成功的資本……”姐姐的話,仿佛冬日里的陽光,讓林玉龍堅定了戰勝眼前困難的決心。
這個“姐姐”名叫李朝惠。她不是什么有錢人,而是一名身負2萬多元貸款的大學貧困生!
她是一名怎樣的女孩?是什么讓她有如此善良的情懷?隨著記者的采訪及與她不斷的網上郵件交流,記者走進了這個平凡而善良女孩的內心世界。
溫暖相伴艱難,她的內心播下了愛的種子
李朝惠是本報曾關注過的一名寒門學子。2005年和2006年,本報曾先后報道了乳山金嶺中學學生李朝惠考上大學前后受社會捐助及好心人照顧她體弱多病的父親的故事。
其實在李朝惠艱難的成長過程中,她所感受到的關愛遠遠不止這些。
李朝惠7歲的時候父母離婚。朝惠選擇了隨父親生活。父親患有嚴重風濕性心臟病,常年靠藥物維持生命,失去了勞動能力。小朝惠在成長過程中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也咀嚼著社會的溫暖:鄰居、親戚幫忙照顧患病的父親,老師姜偉拿出1000元錢資助她上學,學校免收學費并安排她在教師食堂免費就餐……在困苦與關愛中,李朝惠順利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學業。
2005年,李朝惠以理科661分的好成績被吉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錄取。就在她為上學費用擔憂時,社會各界再次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威海團市委及社會好心人紛紛提供資金幫助;吉林大學畢業生阮先生與留校同學聯系,替朝惠安排好上學事宜……當年9月初,李朝惠揣著好心人湊起來的幾千元學費,順利踏入吉林大學的校門,并在入學后辦理了每年5000元的國家助學貸款。
愛的種子,開始在李朝惠的內心發芽。
勤奮求學獲得獎學金,感恩的心萌生捐助意愿
李朝惠深知學習機會的珍貴。自從踏進大學校門后,她就嚴格要求自己,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全班前幾名。大一第二學期,她開始攻讀第二學位。因其成績優異、表現突出,今年10月底,學校破格為李朝惠同時頒發5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和3000元一等獎學金。
這個在苦難中長大的孩子,手頭有了第一筆屬于自己的“巨款”。李朝惠沒有想過如何享受這筆錢,自己受助的鏡頭卻一個個在眼前回放。終,李朝惠決定,在留下自己基本生活保障金后,拿出一部分錢捐給家鄉的高三貧困學子,使他們在后沖刺階段無后顧之憂。
11月初,李朝惠給曾關注過自己的本報記者發來一條短信,表達自己欲捐助貧困學子的心愿。而就在這時,記者接到了乳山一中一位老師的求助電話,希望記者能幫一幫面臨失學的高三貧困生林玉龍。
在記者的牽線搭橋下,李朝惠很快與林玉龍取得聯系。詳細了解林玉龍的不幸遭遇后,李朝惠決定為其提供1000元資助款。
“家人”支持,捐助愿望得以實現
自己尚且貸款求學,還要拿錢資助別人,家里人會同意嗎?面對疑問,李朝惠通過電子郵件告訴記者:“‘家人’對我的決定非常贊成!”
李朝惠所說的“家人”,除了她的父親,還有幫助她的好心人韓玉平夫婦。為了免除李朝惠上大學的后顧之憂,2005年初冬,環翠區溫泉鎮虎山村的韓玉平夫婦將朝惠體弱多病的父親接到自己工廠,并專門為其安排了一間房居住,每天定時送飯。兩家人儼然成了一家人,朝惠每次放假,都會住到“新家”。韓玉平夫婦也把朝惠當自己的女兒看待,隔三差五地給她寄些生活費。
對朝惠的決定,韓玉平非常理解也很尊重。而朝惠的爸爸也只是憐惜地囑咐:“別太虧著自己的身體就行!”
“沒錢上學的滋味,我了解。”李朝惠告訴記者,“我算過了,好心人送的衣服足夠我幾年穿的;每年5000元學費有國家助學貸款,可以等畢業后再還;每個月吃飯、買書等費用需400元,5000元足以支撐一年;再說了,我還可以通過打零工的方式來賺取剩余學期的生活費。”
“我畢竟這么大了,掙生活費還是沒有問題的。”李朝惠自信地告訴記者,在保證學業和身體情況下,她常常利用休息時間到快餐店做零工或做家教,會有幾百元的額外收入。
李朝惠表示,只要自己有能力,她還會繼續為貧困學子提供幫助。
感受溫暖,愛心還會繼續傳遞
24日,面對記者的采訪,靦腆的林玉龍顯得有些激動:“姐姐的經歷讓我吃驚,姐姐的堅強讓我敬佩,姐姐的愛心更值得我學習。”
與李朝惠一樣,林玉龍4歲時因意外失去了母親;但比李朝惠幸運的是,他是在健康父親的呵護下長大的。后來,他的父親身患疾病失去勞動能力,這一度令他失去了繼續求學的信念,而李朝惠的援助讓他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不因貧困而自卑!從姐姐的來信中我能感受到,姐姐盡管貧困,卻是個陽光女孩。”林玉龍表示,他會像朝惠姐姐一樣,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靠自己的努力贏得美好的未來。
“我一定會把自己感受到的溫暖傳遞給別人。像朝惠姐姐一樣,把愛心傳遞下去!”林玉龍堅定地表示。